比亚迪仰望用增程,腾势为何不做?

为什么豪华电车一定要“纯电”?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怪——不就是电池越大越好、充电越快越爽吗?可当你走进一家腾势4S店,销售信誓旦旦告诉你:“我们坚持纯电驱动,不搞增程”,再转头去仰望展厅,却看到U8不仅有纯电版,还悄悄推出了增程车型,你是不是会愣一下:同属比亚迪集团,一个能做,另一个为啥“死磕”纯电?

这背后,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战略在打架。

一、不是不能,是不想:品牌定位的“楚河汉界”

行业里有句话:“仰望玩的是颠覆,腾势走的是精致。” 虽然都挂着比亚迪的标,但它们面对的人群,差得比深圳到北京还远。

仰望U8的客户是谁?是那些既想越野翻山、又能原地掉头、还希望在沙漠里看星星的“超级玩家”。他们要的是极致性能、无惧场景、续航无忧。增程,恰恰是打破纯电“里程焦虑”的最后一道保险。哪怕电池再强,去无人区、跑长途,有个增程器兜底,心理安全感直接拉满。

而腾势D9、N7、N8的车主呢?更多是家庭用户、都市精英。他们日常通勤、周末近郊游,充电设施覆盖广,用车节奏稳定。对他们来说,增程带来的复杂结构、多一套动力系统、后期维护成本,反而成了负担。腾势选择纯电,其实是做减法:你不需要的东西,我坚决不塞给你。

换句话说:仰望在“炫技+兜底”,腾势在“精致+纯粹”。

二、技术自由 ≠ 产品自由:集团内部的“选择性释放”

很多人以为,比亚迪既然有DM-i、DM-p,腾势拿来用不就行了?技术上当然没问题。但产品决策,从来不是技术单方面说了算。

就像苹果有A系列芯片,但不会给所有设备都塞进M4。产品线要有区隔,否则自己打自己。

比亚迪仰望用增程,腾势为何不做?-有驾

比亚迪的策略很清晰:

仰望:技术旗舰,负责“出圈”,什么黑科技都可以上,增程、云辇、易四方,统统堆上去,哪怕贵,也要证明“中国也能做顶级豪车”。

腾势:豪华实用派,主打“高性价比的豪华”,你要续航?我给你100度电+800V高压平台;你要补能快?我合作超充站。但我不加增程,因为那会模糊“电车”的纯粹性,也增加成本。

更关键的是——增程≠万能解药。

有行业人士透露,腾势内部做过测算:增加增程系统,整车成本至少上浮3-5万元。而这部分溢价,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问题是,腾势的目标用户愿不愿意为“偶尔用一次的备用发动机”多花这笔钱?调研结果是:不愿意。

他们宁愿多花几万买更大电池,或者等超充网络再完善一点。

三、反向思考:增程真的是“高端电车”的标配吗?

我们总默认:高端=全能=有增程。但这逻辑,正在被打破。

特斯拉从不搞增程,Model S Plaid照样卖得好;蔚来坚持纯电+换电,也没见用户大规模流失;就连保时捷Taycan,也坚决不用增程,理由是“破坏驾驶质感”。

真正的高端,不是功能堆砌,而是价值观的取舍。

腾势的选择,其实是对“电车未来”的一种信仰:

比亚迪仰望用增程,腾势为何不做?-有驾

既然选择了电动化,那就走得更彻底一点。

它相信,随着800V快充普及、城市充电桩密度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突破,纯电的短板正在快速补齐。与其搞“半吊子”的混合动力,不如把纯电体验做到极致。

这就像智能手机刚普及时,还有人带备用电池,现在谁还会这么干?

四、未来的分水岭:纯电 vs 增程,会走向融合吗?

但故事还没完。

2024年以来,比亚迪已经在测试“增程+纯电双平台”架构。有消息称,未来腾势可能会推出“可选增程”的版本,比如N9或D10,作为高端旗舰的“长续航选项”。

这说明什么?说明腾势并非“永不增程”,而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场景。

也许未来的答案不是“二选一”,而是“按需配置”:

日常通勤?纯电模式,安静高效。

长途穿越?一键激活增程,无惧荒野。

比亚迪仰望用增程,腾势为何不做?-有驾

就像手机有省电模式和性能模式,汽车也可以有“生活方式模式”。

结尾:当技术不再稀缺,选择才真正开始

所以,腾势不做增程,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在用克制表达野心。

它在赌一个未来:当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时,人们会更怀念那种“一脚电门到底、无声却迅猛”的纯粹驾驶感。

而仰望做增程,也不是妥协,而是用冗余对抗不确定性——在电车还未完全接管世界的今天,给极端场景留一条活路。

一个是“向前看”的理想主义,一个是“向远走”的现实主义。

它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但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中国电车,不再模仿,而是定义。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你有一辆豪华电车,你会为“偶尔用一次的增程”多付5万吗?

比亚迪仰望用增程,腾势为何不做?-有驾

还是宁愿相信,下个路口就有超充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