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首秀火爆,智界R7空悬加持,25万纯电SUV谁更懂你?
前几天,我刚在朋友群里说起小米YU7的发布会,那场面真是热闹得不行。29万台订单,一个小时就冲出来了。我那会儿还开着家里的老轿车,在路边等红灯刷手机,看到这数字差点把咖啡洒裤子上。没想到身边几个平时不怎么聊车的同事都开始问我,这YU7到底咋样?是不是值得抢一辆。
结果还没缓过神来,就听到智界R7直接给出2万元现金补贴,把起售价干到22.98万。这价格一出来,有点像楼下菜市场早市抢白菜,一下子气氛就变了。两个“国货之光”,一个靠流量冲榜,一个用优惠打底,都盯着25万级纯电SUV这块蛋糕——感觉今年买车的人是真的有福气。
外观对比:风格拉满,各自有戏
那天中午溜达去试驾店,小米YU7停在门口,看第一眼就是运动范儿。“水滴大灯”很显眼,上半部分还有镂空通风口和机舱盖连一起,看起来挺有层次感,还说能降风阻。我蹲下来仔细看了一圈,这种设计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不过它那个长长的前脸,有点像以前油车里的轿跑SUV,不是传统新能源那种短头高尾。
再瞅智界R7,同样定位轿跑SUV,但味道完全不同。泪眼大灯配合引擎盖上的肌线,很锐利,但整体线条又流畅柔和些。侧面溜背角度没那么激进,C柱的小窗挺别致——其实静静站在旁边,你会发现它比想象中修长很多。据销售介绍,它的风阻系数0.219Cd,比小米YU70.245Cd低一些,对续航也算加分项吧。
转回来看两家的尾部,小米YU7做得比较宽扁,用的是光环尾灯、双层扰流板,下包围也带点性能味道;而智界R7还是走家族化路线,贯穿式尾灯圆润不少,高位刹车灯和上翘的小鸭尾,让整个屁股看起来很饱满。我个人觉得,如果喜欢科技+运动,可以多看看小米;如果追求优雅一点、原创感强些,那智界R7不会让你失望。
内饰体验:屏幕与生态各显神通
坐进小米YU77内饰,说实话第一反应就是“哇,好宽”。三块Mini LED拼成1.1m超广屏,一字排开特别唬人(当然不是贬义),仪表、多媒体、导航啥都能随意切换组合,而且四种配色挑花了我的眼——松石灰、珊瑚橙、暮影蓝,还有鸢尾紫,每一种现场摸一下质感都不错,高频接触区域都是软包材料。有时候我摸方向盘手心出汗,也不会觉得黏腻或者冰凉,很舒服的一种温度感受吧。
主控16.1英寸的大屏搭载第三代骁龙8芯片,不过销售提醒说这芯片虽然牛,但毕竟不是专为汽车设计(还没通过严格认证),稳定性可能要观察段时间。但系统操作确实顺滑,小爱同学响应速度快,还能直接把手机App搬到中控屏上玩耍,对我这种习惯手机党来说蛮友好。另外苹果CarPlay也支持,不用担心换个品牌适应不了新环境的问题。
再跳去隔壁看看智界R77,中控台布局简约但很讲究层次,中控跟仪表不是一条直线,有个“小平台”视觉效果,加上一圈环抱式氛围灯,有那么点游艇驾驶舱意思。在智能座舱方面,它15.6英寸大屏用的是华为麒麟9610A芯片,据店员介绍算力可以媲美高通8295,再配鸿蒙OS系统,无论是打开应用还是设备互联,都非常丝滑顺畅。如果你家里已经用华为全套设备,这套生态体验绝对是一体化享受,不容易掉链子,也不用担心兼容问题困扰自己一天半夜睡不着觉……
空间表现:轴距大战&储物琐事
关于空间,我特地拉了身高183cm的大表哥一起试坐。他坐后排时,两拳腿部空间还能伸展,不过因为小米 YU77 的造型偏向燃油轿跑,所以后排头顶略微压抑,好在靠背角度可无极调节,从100°躺倒135°都行。这功能对于偶尔需要后排临时休息的人是个贴心的小亮点,只不过整体纵向高度一般般,大件东西装箱要注意形状,否则容易关不上盖子尴尬现场发生……
至于后备箱,小米常规537L(前备箱另算),放倒座椅最大1758L。不管日常买菜购物还是带娃出去露营基本够用了,就是内部高度有限,大号收纳箱竖放可能卡住。而到了智界 R77 ,2950mm轴距虽然稍短,可实际乘坐腿部空间更充裕,而且520mm超长坐垫支撑性好,大腿不会悬空难受。在储物方面也是狠角色——733L常规容量+2078L最大扩展,比Model Y还厉害不少,对于搬家达人或周末囤货狂魔来说太友好了。有一次帮朋友运音响设备,全程不用拆卸折腾,就直接塞进去完事,非常省劲儿!
动力/续航/增程那些绕不开的话题
聊动力,其实现在这个价位区间大家卷得厉害。比如说小米 YU77,两驱版235kW单电机,加速5秒多一点;四驱版最高508kW马力怪兽级别,加速3秒多破百,一脚下去推背感明显。不过单电机CLTC 835km续航让我挺动心,要知道北京—上海只需补一次电就够。当然双电机版本则匹配101.76kWh三元锂或者96.3kWh磷酸铁锂,根据配置不同续航760-770km左右,也是相当能打的数据了。而且800V碳化硅平台,全系标配,这年头快充能力越来越重要,再也不用苦等服务区插队喝咖啡杀时间啦!
至于智界 R77,更灵活一点。不仅提供纯电,还有增程选择。一台215kW单后驱足以应付城市日常,高阶四驱顶配加速提升到3秒9,也属于爽快阵营。而且入门82度电池667km、中高配100度802km/736km这些数据基本覆盖多数人的需求。如果经常跨省远途奔波,他家的增程器44%热效率真的香!亏电油耗才5升多,每百公里综合1551公里续航,你甚至可以从上海一路杀回北京再绕几圈公园才歇脚……想想去年春节堵高速那场景,多一种选择总归安心嘛~
底盘与操控体验:“舒适派”和“运动党”的纠结
作为90后的老司机,我最怕颠簸烂路搞坏腰椎。所以每次试驾都会重点关注底盘表现。这俩车型都是经典结构,小米 YU77 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挂,在25万档已经给到了CDC可调减震器,如果预算足够选四驱还能升级空气悬架,通过性和舒适性都有提升。不过只有顶配才全套标齐,下探配置略保守了一丢丢。但实际驾驶过程中滤震干脆利落,没有松散拖沓感觉,即使偶遇减速带弹跳幅度控制很好,人不会被甩飞出去哈~
而反观 智界 R77 全系标CDC+空气弹簧,无论软硬、高低统统可调,在复杂路况尤其烂泥坑表现更加稳健安全。据工程师讲解,他们虚拟主销技术优化过转向精度,使轮胎抓地始终在线,该弯的时候信心得分十足。有一次我们几个媒体同行模拟紧急变道,它侧倾抑制明显优于预期,并没有晃晃悠悠飘过去,而是真正做到该硬则硬,该软即软,非常讨巧的一套设定方式吧!
智能驾驶:谁更聪明?
最后简单提一句辅助驾驶领域,现在国产品牌真的步伐太快啦! 小米 YU71颗128线激光雷达搭NVIDIA Thor 700TOPS芯片,各类摄像头雷达布置密集,“端到端”方案理论上城市道路识别处理效率极佳,比如左拐右并匝道汇入啥动作都非常自然顺滑。但目前部分功能仍处持续迭代阶段,需要用户耐心等待OTA升级完善完整体验流程~
相比之下 智界 R7192线激光雷达已成全系标杆,全国范围内ADS 3.0领航辅助覆盖率极广,无图区域一样靠谱。据官方演示,即便雨雾逆光恶劣天气传感器依然精准识别障碍物并自动调整策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无忧开城模式……不得不佩服华为多年算法积累以及传感融合功力,让人彻底告别纸面参数焦虑症啊!
写在最后:
最近朋友圈晒订单截图的人越来越多,新鲜劲十足,可惜热门车型交付周期早已延伸至明年春夏。今年新能源市场更新换代节奏堪比手机行业,“等等党”和“尝鲜派”之间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我妈昨天逛商场回来问我要不要早点定一辆,说以后她买菜接孙女方便些,其实听她这么念叨两句突然觉得生活琐碎又温暖。如果此刻让我选,会考虑哪款?估计晚上洗澡时候脑袋里又要默默复盘半小时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