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怪不怪,前三季度新能源车卖得那叫一个火,各路电车品牌打得不可开交,降价促销搞得热火朝天。可到了10月份,画风突然就变了,燃油车市场来了个大反转,销量蹭蹭往上涨。这到底是咋回事?难道大家突然不爱电车了?
咱们先看看这次10月的燃油轿车销量榜,真的挺让人意外的。轩逸这老将一下子卖出去33903辆,直接把第二名甩开老远,这个成绩放在今年任何一个月都算得上漂亮。要知道,这可是在新能源车疯狂挤压市场的大环境下拿到的数字。速腾和朗逸也不赖,分别卖了25038辆和22422辆,稳稳站在第二、第三的位置。
更让人琢磨的是,销量榜前七名清一色都是合资品牌的天下,自主品牌一个都没挤进来。凯美瑞、帕萨特、迈腾、雅阁这几款中型车,每个月销量都破了15000辆。这阵势,跟前几个月新能源车独领风骚的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说起来,日系车这次真是扬眉吐气了一把。除了轩逸这个销量王者,凯美瑞卖了19303辆,在中高级轿车里头稳坐头把交椅。雅阁也拿下15179辆,卡罗拉虽说只有6662辆,看着不多,放在今年这个大环境下也算守住了基本盘。这几款车搭配起来,日系轿车的阵容算是稳住了。
德系那边也没闲着。速腾和朗逸两兄弟都冲过了2万辆的门槛,帕萨特18779辆,迈腾17698辆,这成绩单拿出来也挺硬气。要说德系车的优势在哪?还是那套老本事——工艺扎实,技术靠谱,开个十年八年不出大毛病。这些车型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早就积累了一大批死忠粉,口碑摆在那儿,想不买都难。
豪华品牌这块,宝马3系卖了13436辆,继续领跑高端轿车市场。奔驰E级12824辆,奥迪A6L 12277辆,德系三强在豪华车领域的地位依旧稳得很。这个价位段的消费者,看重的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多的是品牌沉淀和面子问题,短时间内新能源车还真难撼动。
不过话说回来,自主品牌也不是完全没戏。逸动卖了14983辆排第八,红旗H5拿下14769辆,艾瑞泽8也有13669辆的成绩。这说明啥?国产轿车这些年进步是实打实的,产品力上来了,消费者自然愿意买单。亚洲龙11169辆,帝豪9841辆,星瑞9770辆,这些车在各自的价位段里也站稳了脚跟。
再往下看,一些小众车型也挺有意思。领克03这个国产运动轿车卖了6765辆,思域4611辆,马自达3昂克赛拉1409辆。这几款车的买家基本都是年轻人,追求的就是驾驶乐趣,不在乎是不是主流。大众CC、MG7、凡尔赛C5 X这些个性化车型,销量虽说都在一千多辆徘徊,能在市场上活下来也不容易,靠的就是差异化的设计和独特的定位。
那问题来了,为啥新能源车卖了大半年火爆,到10月份燃油车突然就起势了呢?这里头的门道可不少。
第一个原因,很多人买车冷静下来了。前几个月新能源车降价降得凶,各种优惠政策砸下来,不少人看着心动就下手了。可开了一段时间发现,充电确实是个大问题。小区没充电桩,外面充电排队等半天,冬天续航缩水严重,跑个长途心里没底。这些实际使用中碰到的麻烦,让一部分观望的消费者重新考虑起燃油车。
第二个,价格其实没想象中那么有优势了。新能源车前期购车是便宜点,后期换电池的成本可不低。燃油车虽说买的时候贵点,保养维修的体系成熟,二手车保值率也高,算总账不一定吃亏。特别是这些合资品牌的经典车型,优惠力度一大,性价比立马就上来了。
第三个,消费习惯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开了十几年燃油车的人,突然让他换电车,心里多少有点不踏实。加油站到处都是,三分钟加满油就走,这种便利性是充电桩暂时比不了的。尤其是跑业务的、经常出差的,还是觉得燃油车更靠谱。
第四个,市场宣传的冷静期到了。前段时间新能源车炒得太热,什么“燃油车要淘汰”、“电车才是未来”,喊得震天响。可真到买车那一刻,很多人还是会想想自己的实际需求。住在高层的,充电怎么办?家里有两台车的,要不要留一台油车备用?北方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电车能不能扛得住?这些现实问题一摆出来,不少人就选择再等等看。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就是合资品牌这次真的放下身段了。以前这些大牌车企,价格坚挺得很,优惠少得可怜。现在不一样了,面对新能源车的冲击,他们也开始玩起了价格战,终端优惠力度相当大。一台速腾落地价能比以前便宜两三万,凯美瑞也有不小的让利空间,这对消费者来说吸引力自然就来了。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次10月燃油车的回暖,其实反映出市场正在回归理性。新能源车是趋势没错,国家政策也在大力支持,长远来看肯定是发展方向。可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燃油车和电车会有一个相当长的共存期。消费者需要时间适应,基础设施需要时间完善,技术也需要时间迭代。
轩逸能在10月份卖出3万多辆,凯美瑞、速腾这些车能保持高销量,说明燃油车还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些车型经过市场多年检验,可靠性、耐用性都有保障,维修保养体系完善,二手车市场也成熟。对普通家庭来说,买一台这样的车,用个七八年不操心,实用性摆在那儿。
合资品牌能在前七名占据所有席位,也不是偶然的。它们在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上积累深厚,品牌认知度高,消费者信任度强。虽说自主品牌这些年进步很大,产品力也上来了,在燃油车这个领域要彻底超越合资品牌,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市场验证。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还是要看个人需求。你要是每天上下班通勤距离不远,小区有充电桩,那电车确实省钱省心。你要是经常跑长途,或者住的地方充电不方便,燃油车肯定更合适。市场够大,啥车都有生存空间,消费者选择多了,这才是好事。
现在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少人家里开始配两台车,一台电车市区代步,一台油车跑长途。这种搭配其实挺聪明,各取所长,用起来灵活。这也说明,市场正在走向多元化,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再看看那些个性化车型,虽说销量不大,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就说明有需求。领克03、思域这些运动轿车,大众CC、凡尔赛C5 X这些设计独特的车,满足的是小众群体的特殊需求。市场细分化越来越明显,每个消费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10月这个销量反转,给整个汽车行业提了个醒。新能源车火爆是事实,燃油车也不是说退就能退的。两者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存竞争,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选择。车企也得明白,光靠概念炒作不行,产品力才是硬道理,服务和售后也得跟上。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买车的时候是怎么选的?是冲着新能源的潮流去的,还是觉得燃油车更靠谱?家里有充电条件的,用电车体验怎么样?没有充电条件的,会不会考虑换车?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和经验,咱们一起讨论讨论这个话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