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
14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这个数字本身已经有点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意思。但这次的重点不是数字,是地点,巴西。以及车主,巴西总统卢拉。
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就问你怕不怕?
讲真,我作为一个每天看国内车圈各种神仙打架的中年人,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真的有点恍惚。
这边还在为冰箱彩电大沙发是不是智商税吵得不可开交,还在为800V和900V哪个才是未来扯皮,还在为激光雷达和纯视觉谁能先把老头乐干翻而进行着“学术”探讨。
那边王传福已经把车卖给总统了。
这种感觉,就像两个修仙门派的弟子还在山脚下比谁的飞剑更快,谁的符箓更炫,结果其中一个门派的掌门,直接飞升到了另一个大陆,在那边开宗立派,还顺手把那个大陆的国王收为了记名弟子。
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这叫降维打击。
过去我们总说中国车企出海,这个词听起来很温和,很有礼貌,像是去别人家做客,带点茶叶,聊聊天,做做生意。
但现在比亚迪在巴西干的这事儿,根本不叫出海,这叫产业闪电战。是用整个产业链的钢铁洪流,直接冲垮你家的大门。
你看那个交车仪式,卢拉总统、副总统、州长、大使全来了。这阵仗,你说这是个汽车工厂下线仪式?我怎么看都像是个登基大典。王传福把一台宋Pro的车钥匙交到卢拉手上,这个行为艺术的杀伤力,比送一台仰望U8大得多。
为什么?
因为它在传递一个极其粗暴的信号:我们的量产民用级产品,就是总统座驾的标准。
奔驰、宝马看了估计心态都要崩了。他们花了一百多年,用无数的营销故事、豪华内饰、品牌玄学,才建立起“元首座驾”的逼格。结果比亚迪用一台十几万的家用车,就把这个神话给解构了。
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练了一辈子金钟罩铁布衫,结果人家直接不跟你玩拳脚,掏出了反器材狙击枪。
你所有的防御,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成了笑话。
更骚的操作是,工厂门前那条路,直接改名叫“比亚迪路”。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把品牌直接刻在了异国他сиона的地理坐标上。以后巴西人打车,可能就会说:“师傅,去比亚迪路。”谷歌地图上,永久地留下了这三个字。这已经不是商业行为了,这近乎于一种宗教式的宣告,一种现代工业文明的“敕令封神”。
我几乎能想象到,国内其他车企的老总们看到这个新闻时的表情。
可能前一秒还在会议室里,听着PPT上讲着自家产品如何对标理想,如何超越蔚来,如何用更低的价格干翻小米。下一秒,秘书推门进来,说:“老板,坏了菜了,比亚迪在巴西给总统送车,还修了条比亚迪路。”
那一瞬间,会议室里的空气一定是凝固的。之前讨论的所有战术,都显得那么的……渺小和可笑。
因为当你的对手已经不满足于在同一个猎场里跟你卷生卷死,而是直接扛着炮去开辟新大陆的时候,你所有的内卷,都成了自我消耗。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得比对手好吃,而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然后告诉所有人,以后吃饭都得来我家。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终极形态:我不光要在你家门口掀桌子,我还要去你没见过的地方,把那里的桌子也掀了。
讲真,我最近在想要不要把家里的油车换掉,结果一看电费账单,又犹豫了。
很多人还在用传统的眼光看比亚迪,觉得它就是靠性价比,靠电池。是,但又不全是。现在的比亚迪,已经进化成一个“道诡异仙”里的怪物了。
它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它的某项技术,某个车型,而是它那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疯魔状态。它用自己的全产业链,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成本和效率的压缩毛巾,然后把整个行业的水分都给挤干了。
去巴西建厂,就是这种疯魔状态的延续。
它在干什么?它在把它的“道”,它的那套打法,复制到全球。它不是去卖几台车,它是去建立一个新的生态。从电池到整车,从大巴到家用车,它要在南美大陆再造一个比亚迪。这才是最让所有传统车企感到胆寒的地方。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会自我复制和无限蔓延的“系统”。一个移动的、会扩张的“天灾”。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车圈比作修仙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特么有点像。
以前大家都在同一个服务器里练级打怪,虽然有氪金玩家和普通玩家的区别,但好歹规则是差不多的。现在比亚迪是找到了游戏的BUG,或者说,他自己成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他直接开了个新服务器,自己当GM,还把新服务器里的头号大V(卢拉总统)变成了自己的粉丝。
这让老服务器里的玩家怎么玩?没法玩。
这帮人,是真的要杀疯了!
所以,你以为比亚迪去巴西建厂是为了巴西市场吗?是,但不全是。
它真正的目的,是给国内所有还在内耗的同行们,隔着太平洋来一记响亮的耳光。它在用行动宣告:我不仅要在技术上遥遥领先,我还要在格局上,让你们连我的车尾灯都看不见。
它在说:你们慢慢玩儿,我先去掀另一张桌子了。
而这个世界上的桌子,还有很多。
就问你怕不怕?反正我是怕了。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是赤裸裸的文明碾压。三体人看了都得说一句,典中典。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