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押纯电!全能源路线破局

多元化路线显优势

当沃尔沃和宾利喊出“2030年不再卖燃油车”,奥迪也宣布要“2032年全面停掉内燃机”的时候,宝马和丰田却走起了不同的路子——它们不跟风搞“纯电一条路”,而是坚持“内燃机、电动车、混动、氢燃料”四管齐下,走多元化的路线。

到了2025年,很多车企因为纯电车卖不动,临时取消了车型计划,还推迟了电动化目标,但宝马和丰田却靠着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在全球不同市场中稳住了脚步。

有人觉得它们“太保守”,但从挪威89%的电动车普及率和美国只有9.2%的差距来看,宝马和丰田的“多元化路线”,其实正好抓住了全球电动车发展“节奏不一”的关键问题。

不押纯电!全能源路线破局-有驾

电动化竞赛中的大反转

咱们来看看这场“电动化竞赛”里的大反转:2020年,新能源风头正劲,很多车企都纷纷宣布要“停售燃油车”,好像谁先全面转向纯电动车,谁就能抢到未来的先机。但几年过去后,现实狠狠地打了这些品牌的脸——比如保时捷,原本说2030年电动车要占80%,现在却临时决定再加推几款燃油版的跨界车;奥迪的纯电车型计划一改再改,内燃机停产的时间也一直被推迟;就连福特欧洲也悄悄放缓了纯电转型的步伐,开始重新重视混动车型。

反观宝马和丰田,他们一开始就没跟风“全押纯电”,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多元化的路线,结果现在反而成了“没翻车”的少数玩家。

灵活布局,多路线并行

宝马的“选择权”战略,其实就是在说:我们不只卖电动车,而是根据各地的情况来提供最合适的产品。比如说在挪威,那边电动车已经快占到90%了,宝马就主打iX3、i3这些纯电车型,完全符合当地的政策和消费者喜好;可是在美国一些充电设施还不太完善的地区,电动车才刚起步,连10%都不到,这时候宝马还是靠它的直列六缸、V8发动机车型来撑销量,甚至为了满足欧洲新的环保标准,还重新调校了大排量发动机,确保那些喜欢性能车的用户不会被忽视。

而且宝马看得更远,它跟丰田一起研究氢燃料电池技术,计划2028年推出基于X5的氢能源车型,提前为“后电动车时代”做准备。宝马CEO奥利弗·齐普策说得挺实在:“如果只走电动化一条路,那是死胡同。欧洲内部发展都不一样,更别说全球了。”这种务实的态度,让宝马没陷入“为了凑电动车销量而牺牲利润”的陷阱。2025年上半年,宝马的燃油车和混动车型依然贡献了超过60%的营收,这为他们搞纯电研发(比如投入100亿欧元的“新世代”平台)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全能源覆盖策略

丰田的“全能源覆盖”策略,真的是把“实在”两个字刻进骨头里了。作为混动技术的开创者(1997年就推出了普锐斯),丰田并没有因为纯电车火起来就放弃自己的优势,反而继续打磨内燃机——他们最新的汽油发动机能适配纯电、混动,甚至还能用氢燃料,这样一来,既节省了研发成本,又能满足不同地区和消费者的需求。

在那些电动化推进比较慢的市场,丰田的混动车型依然是“省油又耐用”的代表;而在政策推动电动车的地方,他们也开始慢慢推出纯电车型。不仅如此,丰田还跟马自达、斯巴鲁一起搞合成燃料、生物燃料,甚至还在测试氢燃料的内燃机(比如GR Yaris那台1.6T三缸氢燃料原型车),真正做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丰田章男之前说过一句挺有争议的话:“电动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很难超过30%。”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其实挺现实的。比如在新西兰,电动车的充电费用比加油还贵,结果成了“富人的玩具”;在东北、内蒙古这些寒冷地区,纯电车的续航直接腰斩,混动和燃油车还是老百姓的刚需。所以,丰田这招“全能源覆盖”,其实是在为各种情况都做好准备。

多元化路线优势

这种“多元化路线”的好处,在全球市场差异大的情况下被放大得特别明显。比如说,2024年挪威的新车销量里,有89%都是电动车,但美国才9.2%,中国虽然能达到60%,但三四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充电桩差距还是挺大的。如果车企只搞纯电车,那在电动车普及率低的市场就卖不出去;但如果硬推纯电,又可能因为需求不够,导致库存积压。

而宝马和丰田的做法就聪明多了,它们是“哪里需要什么车,就提供什么车”——在欧洲,它们同时卖纯电和混动;在北美,慢慢从燃油车过渡到氢燃料车;在亚洲,既卖纯电,也卖混动,还保留燃油车。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让它们在每个市场都能保持竞争力。不像有些品牌,比如在挪威可能纯电卖得挺好,但在北美却因为没燃油车,结果丢了市场份额。

多元化布局稳发展

说白了,宝马和丰田之所以能在电动车这条路上走得比较稳,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纯电车这条路啊,真的烧钱,电池技术要不断研发,充电网络得铺开,智能驾驶也要跟上,而且回报周期还特别长。很多车企就是因为在这些方面砸了太多钱,结果销量跟不上,最后财务压力山大。

但宝马和丰田不一样,他们靠着传统的燃油车和混动车型赚来的钱,反过头来支持纯电和氢燃料的研发,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比如说,宝马砸了100亿欧元去开发新的纯电平台,这底气就来自他们燃油车和混动车的稳定收益;丰田在氢燃料上的布局,也靠的是混动车带来的现金流。这种“不激进、不冒进”的策略,让他们在行业波动中反而更稳,不容易被热点带跑偏。

当然,他们也不是反对电动化,只是反对那种“不管地方情况,硬推纯电”的做法。比如宝马已经推出了iX5等多款纯电车型,丰田也在慢慢增加纯电产品。但他们更注重的是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刀切。就像网友说的:“在挪威卖纯电是顺应市场,在非洲卖燃油车也是现实。要是非要在充电不方便的地方强推纯电,那才是真不尊重用户。”

多元能源布局显远见

现在再回头看,宝马和丰田的“远见”,其实说白了就是他们对全球市场复杂性的尊重。电动化确实是大趋势,但这个趋势不是 everywhere 都一样快、都一样适合。有的地方发展得快,有的地方还在慢慢来;有的用户想要纯电车,有的用户还是离不开油车。

当其他品牌在激进转型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吃尽苦头的时候,宝马和丰田因为早早布局了“多元能源”路线,反而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他们既能抓住电动车的机会,又不会被某一种技术路线牵着鼻子走。

有行业分析师就说过:“未来5到10年,汽车行业的竞争,不是纯电和燃油之间的对决,而是谁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宝马和丰田确实已经领先一步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