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的变与不变:当都市精灵闯入混动江湖
——成都车展群访背后的品牌进化论
一、EHD混动:不只为续航,更为“全都要”的野心
“增加的不只是里程,更是全新的标准。”羊军的这句话,戳破了混动市场的泡沫。
精灵#5纯电版已搭载100度电池、CLTC 740公里续航,但smart仍推出EHD超级电混。为什么?
答案藏在使用场景的裂缝里。
纯电再长,也怕严寒与长途。
而EHD用40度大电池+三挡DHT,划出两条路:
•252公里纯电续航,覆盖90%通勤;
•4.4L亏电油耗,穿越东北冻土、帕米尔高原。
增程?插混?smart拒绝标签。“它更像‘超级增程’。”羊军说。
无感换挡、奔驰底盘调校、-30℃不衰减的动力——
技术是冷的,但体验必须温热。
二、“变大”的争议:是背叛,还是进化?
“很多人问:smart为什么不做小车了?”张明霞的回应直白又锋利。
精灵#5车长4.7米,比经典fortwo长了近2米。
但“大”≠臃肿。
方中带圆的设计、激光雷达70%选装率、女性用户主导的#1与男性青睐的#5——
用户选的不是尺寸,是smart式的生活半径。
“车越小,挑战越大。”羊军坦言。
安全标准不妥协、空间魔法不缩水。
哪怕造大车更易盈利,smart仍死磕“紧凑于外,宽适于内”的哲学。
三、偶数序列:一场“不被定义”的回归
明年,两款偶数车型将登场。
张明霞的预告充满隐喻:“下一款车将与SUV不同……是不被定义的回归。”
回归什么?
或许是fortwo的灵巧,或是forfour的实用。
但smart拒绝复刻。“偶数系列要重新扮演引领者,而非追随者。”
9月2日信息发布、慕尼黑车展全球亮相——
这场回归,关乎平衡术:
•经典造型+新奢材质(哑光漆一粒灰报废整面漆);
•森海塞尔音响+AI智舱;
•15度仰角的生活——踮脚可及的轻奢。
四、小众or主流?smart的第三条路
“我们不想昙花一现,要成为用户生命的一部分。”佟湘北的愿景,道破smart的野心。
纯电与混动并行、奇数与偶数共舞——
看似矛盾,实则精准切割用户:
•都市青年选#1 BRABUS,24.99万买百万超跑性能;
•家庭用户选#5 EHD,用混动打通城郊边界;
•未来偶数车型,或重塑精品小车定义。
“强而美”取代“小而美”——
这是smart对电动红海的答案。
结语:OPEN YOUR MIND,从不止于口号
当行业在“冰箱彩电”里内卷时,smart在玉林小巷摆起藤椅茶座,让青砖灰瓦“长”出smart风格。
当竞品堆砌参数时,smart把森海塞尔音响调出“古典乐器松香质感”。
从两座小车到混动SUV,从纯电先锋到技术变通者——
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敢做“不太一样”的基因。
9月8日,慕尼黑。
“smart can take many forms”——
这句话的注脚,早已写在每一程“比增程更成”的旅途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