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半,唐山那条大路上,奔驰之星4S店门口已经聚了一批人——不是来抢限量版,而是堵着空店找老板。
空气里夹着点冷,夹着点无奈,谁能想到,前一天还在店里喝咖啡聊金融的车主,第二天就成了维权群演。
全场最贵的,变成了大家手里的保养单和那身还没贴上的全车车衣。
这场面真不是段子。
你看大哥穿着羽绒服,拎着保温杯,眼神盯着空旷的大厅,好像在等什么奇迹降临。
有人在门口打电话,有人在微信群里@老板,聊天记录刷屏,情绪从“刚买完BBA的自豪”变成“找余承东管一管”的荒诞。
说真的,车主们的脑洞和无助都快溢出手机屏幕了。
说余承东,不是没道理。
华为高调杀入汽车圈那会儿,余总一句“一把干掉BBA”,一时间成了网络名梗。
现在奔驰4S店老板跑路,网友把这事儿甩锅给余承东,纯属互联网精神大赏。
可现实又有点黑色幽默,毕竟余承东和奔驰4S店老板八百年没打过照面,这逻辑就像“买了房子开发商跑路,找物业经理赔偿”一样离谱。
想当年,BBA在中国风头正劲,4S店生意红得发紫。
那会儿新能源还只是个冷门话题,车主们提车都得排长队。
可谁想到,三年过去,新能源一个猛子扎进市场,BBA在中国的份额被活生生砍掉一大块。
2023年的数据摆那儿,全国光BBA品牌的4S店就关了上百家,剩下的也有点风中凌乱的意思。
这不是新闻,是行业地震。
你要说4S店老板跑路,谁最难受?
绝对是那些刚买完车的车主。
朋友圈里晒钥匙的风光,转眼就成了堵门的尴尬。
每个人的表情都写着复杂:不甘,愤怒,更多是说不出的“我信了你的邪”。
有个哥们儿还开玩笑,“这下明白了,成年人的世界没童话,只有售后自己扛。”
再想想,这戏码真不是唐山独有。
去年底,广州、南京、成都都有BBA的4S店老板上演“人间蒸发”。
新闻评论区一片热闹,网友支招,律师出主意,车主们都快成法律达人了。
可真要追回损失,谁都知道难度不小——就像买彩票一样,中奖名单里总是没有自己。
说到底,这不是一两家店的事儿,是整个传统汽车行业的集体焦虑。
新能源品牌一路高歌,服务、体验、价格三板斧,直接砍得老牌4S店节节败退。
厂家压库,价格战,服务缩水——这些都是行业里的老梗。
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后早就暗流涌动,谁还记得去年比亚迪年销突破300万台的时候,奔驰、宝马的销售还在为年底任务发愁。
这会儿你再看新势力,理想、问界、极氪,哪家不是在服务上下狠功夫?
APP预约,专属顾问,二十四小时响应,甚至还有上门取送车。
相比之下,传统4S店的那点套路,早就跟不上时代。
难怪朋友圈里,原本“豪门车主”的优越感,一夜之间全变成“售后孤儿”的共情。
现实的反转,比综艺选手下场还快。
有趣的是,网友的调侃永远走在风口浪尖。
有人说,找余承东,反正新能源干掉BBA是板上钉钉的事。
还有人翻出体育圈的瓜,说这感觉像哪个大牌球星突然转会,球迷全网刷屏喊话。
你说这世界公平吗?
其实谁都懂,有时候风口浪尖上的人,下一秒就成了被围观的对象。
你以为4S店跑路只是行业洗牌?
不全是。
有人吐槽,监管缺位,合同条款不透明,服务承诺打白条。
有人说,这就是市场优胜劣汰,跟不上形势自然淘汰。
可站在普通车主的角度,谁愿意当买单的那一个?
成年人的世界,偶尔也需要点温情,但更多时候只能自己兜底。
说到这,想起前阵子某明星球场失误,网友一夜之间化身“键盘主教练”,全网“喊单”。
BBA车主的遭遇,和体育明星的舆论暴击何其相似。
看热闹的不嫌事大,真要维权,还是得靠自己扛。
朋友圈里晒车的优越,到头来还是成了“自救互助群”的素材。
你说奔驰4S店跑路,明年会不会轮到下一个?
谁知道呢,行业变革比春运还难预测。
也许你刚买车,售后还在,明天就只剩下APP和客服电话。
谁说不是呢,生活里总有些“意外的惊喜”,有时候甚至比彩票还难中。
要说买车这事,图什么?
有人为了面子,有人为了体验,有人单纯就想开着顺手。
可一旦车出事,服务没了,豪华光环褪色,剩下的全靠自己兜底。
成年人的世界啊,谁不是边吐槽边成长?
评论区别闲着,来说说你买车遇上过什么奇葩事儿,别让故事只停在唐山奔驰4S店。
说不定下一个主角,就在你身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