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之夜的机与危

看完黄浦江畔的2025上汽之夜,我想聊聊。这次上汽的转型啊,就像黄浦江里的浪头——看着动静大,但底下暗流汹涌。先说这波操作,上汽最近把研发总院、零束科技这些硬骨头部门全给揉到一块儿搞了个“大乘用车事业群”,63个中层干部大换血,连飞凡和荣威都合并了,这架势摆明了是要把国企那套臃肿的流程给砍了。贾健旭那句“跪着学习、站着创新”听着硬气,可你瞅瞅智己L6预售数据才问界S7的六成,市场买不买账还两说呢。

技术上倒是玩得花,固态电池说是2027年能量密度干到400Wh/kg,针刺200℃都不起火,但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现在充电十分钟就能跑800公里,成本还比固态便宜三分之二,这玩意儿要是量产了成本压不住,怕是得把利润吃个精光。

智驾这块更绝,Momenta搞数据闭环,地平线玩算力平权,大疆啃下沉市场,华为搞高阶算法,整个一“四王炸”组合拳。但问题来了,这四个技术路线数据不互通,就像同时用安卓、iOS、鸿蒙三个系统,研发成本蹭蹭涨,最后别整成“样样通、样样松”。

股价这块更刺激,年初还在13块趴窝,最近蹭蹭涨到15块多,北向资金连续加仓,融资余额冲到27亿,看着像主力在赌固态电池量产这个爆点。但你看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跌88%,今年一季度刚缓过劲来,同比预增14%,这估值修复到底是真反转还是资本炒预期,咱心里得打个问号。

海外市场倒是争气,欧洲卖爆的MG4和硬刚欧盟反补贴调查的MG3 HEV,108万辆的年销量撑起了小半边天,但北美市场死活打不开,这块肥肉吃不到嘴里总归是个心病。

最让人担心的是品牌内耗,智己定价30万跟自家尚界首款车20-25万价格带撞车,飞凡回归荣威高端序列后资源分配也是个谜。华为那边“四界”已经铺开30-50万市场,万一哪天余承东把智界S3价格打下来,尚界怕是要被挤成夹心饼干。不过话说回来,上汽这手“技术平权”要是真玩成了,把华为的智能化装进20万以下车型,说不定能在下沉市场杀出条血路,毕竟五菱那边35万辆的销量虽然利润薄,但规模效应摆着呢。

总之啊,现在这股价就像装了固态电池的MG4——充电前期慢得让人心焦,但万一能量密度真爆了,后劲可比现在的锂电池猛多了。上汽老韭菜,既要扛得住洗盘时的阴跌,也得拿得住主升浪的阳线,关键就看2025年这三个坎儿:固态电池装车反馈、L3自动驾驶落地效果、海外销量能不能冲过150万辆大关。要是成了,上汽这头大象转身的势能,怕是能掀翻整个场子;话也不能说得太满,要是这次搞不好,上汽就躺平吧。

没有调研,仅供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