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甚至加价都一车难求的奔驰,如今也得靠“骨折”式降价来博关注了?尤其是GLC,这款多少人心中豪华SUV的标杆,一下砍掉12万,直接跌破40万大关,这架势,真有点让人恍惚。
指导价45.53万,现在33.53万就能摸到2025款的260L 4MATIC豪华型,这可不是什么边缘车型,是主力啊。12万,能买一台不错的紧凑级轿车了,就这么没了,感觉像是在清仓大甩卖,把压力实实在在甩给了宝马X3们。
这巨额优惠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市场变了,国产新能源像野草一样疯长,它们不仅卷价格,更卷技术、卷体验。奔驰再端着架子,也得低头看看地上的硝烟了。
新GLC车身尺寸确实更大了,482618901714mm,轴距更是拉长到了2977mm。按理说,这是产品力提升的表现,空间宽敞了,坐着舒服了,180cm的人在后排也能翘个二郎腿(夸张说法,但腿部余量2拳确实不错),仿皮座椅也够意思。
但这些提升,在12万的降价面前,多少显得有点“卑微”。仿佛在说:“你看,我加量了,但我卖便宜了,快来买我啊!”这种姿态,对一个百年豪华品牌来说,挺特别的。
动力从账面看是主流配置:2.0T发动机搭配48V轻混和9AT变速箱。150kW(204Ps)功率,320Nm扭矩,而且最大扭矩从1600rpm就开始爆发,一直持续到4000rpm。
48V系统让启停没那么突兀,平顺性是有了。这套动力总成放在过去,配上奔驰标,那溢价是理所当然。现在呢?它成了降价后“标配”的“硬菜”,是吸引你掏钱的实打实的配置。
更让人意外的是越野性能的提升。上一代被人诟病越野弱鸡,这一代直接全系标配4MATIC全时四驱。虽然没有差速锁,但电子限滑响应够快,轻度越野场景应对起来没问题。
一个城市SUV强调越野?这或许也是市场竞争下的策略调整,想覆盖更多用户需求,或者说,在价格优势下,多给点“超出预期”的东西。底盘还是多连杆,滤震质感保持了奔驰一贯的舒适取向。
外观也跟着尺寸变化,变得更方正魁梧。前脸星辉格栅加大,贯穿镀铬条和大标很醒目。大灯造型犀利,前包围运动化组件和梯形进气口,都在努力营造一种“硬派”感,跟它尺寸和四驱的提升呼应。
侧面加长的轴距和尾窗很明显,镀铬饰条做了处理,不显得臃肿。尾柱变粗,视觉上确实更壮实。腰身筋线分明,车门下方内凹,力量感是足的。
车尾宽体效果,三角尾灯熏黑处理,点亮效果挺前卫。底部金属包围和双出排气,运动感也拉满。整个外观设计,感觉是在努力平衡豪华、大气和一点点硬朗。
坐进车内,熟悉感扑面而来,和C级基本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大面积木纹饰板,镀铬装饰点缀,烤漆面板在中扶手区,豪华氛围是奔驰的看家本领,这点没丢。
智能化提升是这代车不得不做的功课。巨大的竖状中控屏几乎集成了所有功能,仪表盘也是悬浮式。主驾视野倒是因此开阔了不少。
最硬核的是,中控屏塞了高通8295芯片。这芯片算力,放在燃油车里,尤其还是豪华品牌,算是下了血本,直接对标国产新能源。MBUX系统优化后,操作流程畅快很多,语音控制也做到了“可见即可说”。
各种主流APP都给配上了,智能化水平确实向国产电动车看齐了。这是奔驰在放下身段,迎合国内用户对智能化的高要求。
然而,辅助驾驶部分又显得有点“抠门”。260L豪华型只给L1级功能,想要更高级的,还得额外花14200元选装。这和它在芯片、车机应用上的大方形成对比,或许是成本控制,也或许是豪华品牌传统的选装策略没彻底改过来。
但全系标配的自动泊车倒是挺实用的,对不擅长停车的用户来说是个福音。
总的来说,这次奔驰GLC的12万大降价,与其说是让利消费者,不如说是被市场逼出来的“求生欲”。它把价格打下来,同时在尺寸、动力、四驱、智能化这些消费者看重的点上做足了功课。
产品力提升了,价格门槛大幅降低,从前那个“加价提车”的时代彻底远去。现在花30万出头就能买到一台尺寸越级、动力够用、四驱加持、智能化也在线的奔驰SUV。
对于那些一直想买BBA,但预算又有点吃紧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抄底?也许是,毕竟12万不是小数目。只是,这降价背后,豪华品牌的“光环”还能维持多久,这或许是更值得玩味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