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马自达牛气成为首个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发布”的汽车品牌,这次以EZ-60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展现出强大竞争力

长安马自达真挺牛,成了第一个登上央视第一发布的汽车品牌。说实话,这事儿挺让我意外。

我之前还觉得马自达是那个卖情怀的日系品牌,主打转子发动机那些花头,忽略了它在新能源这块的动作。尤其这次EZ-60,居然被央视拿出来当重点介绍,说明它确实有点料,不是闹着玩的。

长安马自达牛气成为首个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发布”的汽车品牌,这次以EZ-60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有驾

EZ-60的智能座舱是他们这次的大杀器。一个供应链朋友跟我说过,这车里面的系统,懂生活、会聊天,跟你坐一起就像个有温度的伴侣似的。我心想,这不就是现在智能化的趋势么?但懂生活的程度有多高?别光说空话,得落到用户体验里。

我翻了下笔记,发现不少试驾反馈都提到了语音识别的准确度和系统反应速度。有人说,等红灯时还能听个笑话啥的,不至于闷得慌。成本上,这套系统光硬件直估计就占了整车价的8%-10%,不知道后期维护费咋算,维修工活儿会不会比传统车麻烦多了?

不光智能化,马自达这次电动化挺实在。对比同级别新能源SUV,EZ-60的电池包容量在65-70kWh之间(没查具体,算个估),续航大概能跑450-480公里。对比理想L7和吉利星越L,它的续航不算顶尖,但谈得上稳定性和安全性。毕竟,老派车企做电池包,安全边界划得还是比较稳。

这里稍微给自己打个预防针哈,我刚开始夸它智能和续航,可能有点夸张。毕竟这车也只是刚上市,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出它的用户口碑和真实表现来说话。

长安马自达牛气成为首个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发布”的汽车品牌,这次以EZ-60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有驾

新车底盘调教是我关心的。长安马自达这次没拿转子发动机那套情怀味忽悠人,而是把底盘操控做得有点像老马自达的敏捷风格。一个修理工Buddy说,这车抓地感挺好,弯道稳,过减速带感觉扎实,不像某些新能源车那样软趴趴的。

我心里其实有点怀疑,新能源车做底盘调校是不是更多靠软件和电子辅助,实心的机械感能不能继续保持?毕竟电动驱动和电池布局跟传统发动机那拨发动机架势差挺远。

说个小跑题吧。朋友圈有甚至打趣说,马自达这是完成了从转子发动机小众狂热粉到新能源文艺青年的转变。你觉得呢?差别挺大,我倒是挺喜欢这个跳跃,起码品牌不拘泥了。

再说供应链这个活儿。长安马自达的供应链我算是了解一点。你得知道,做汽车就跟拼乐高似的,零件、模块不是自己做,现在国内外各种芯片断供、原材料涨价,所有车企都在拼手速和关系网。取芯片那个事,EZ-60抢到的片子算是优先级不低的。

长安马自达牛气成为首个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发布”的汽车品牌,这次以EZ-60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有驾

而智能座舱的搭建更是个厨房里做菜的活儿——软硬件都得配合得天衣无缝,要是半锅油盐酱醋没加好,烧出来的菜就没味道。马自达这次看样子是在这厨房里下了不少功夫,拿到了央视的场子面,也算是配得上。

我更关心的是市场反馈。一个销售告诉我,今年新能源车尤其是SUV市场竞争激烈,客户看续航只是一面,更看整体体验和品牌服务。EZ-60会不会在价格区间23万-30万左右(大致估算值)打出差异化?我觉得他们的智能体验是一个亮点,但服务网络和维修便利度,也往往决定用户最后的决定。

对比同价位的比亚迪宋PLUS或者蔚来的EC6,长安马自达这回显然少了点网红流量和社交属性,更多是靠内功说话。你觉得这种真刀实枪的打法够吸引人吗?还是说,当下年轻用户更喜欢把车当身份象征,少看感受多看颜值和科技感?

说回研发,我从一线接触过不少研发项目,马自达这次的车型其实用了不少轻资产研发模式,在很多模块依赖合资方和外包伙伴。其本质就是把更多精力砸在算法和座舱交互上面,硬件制造和零部件找伙伴做。这样能节省大量时间成本,也降低了研发风险。

长安马自达牛气成为首个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发布”的汽车品牌,这次以EZ-60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有驾

但这玩意多了风险点——谁坑谁,不好说。供应链的一个小动荡,都可能影响量产,调试周期拉长,有些地方还可能被挤出市场窗口期。这也是我不敢盲目乐观的原因。

聊聊保值率。电动车市场变化快,EZ-60的保值率估摸着3年下来大概还能剩60%-65%左右(这个数据不确定,体感估算),也算不错。比一些传统燃油车退市速度要慢。

我说这么多,你有没有觉得长安马自达这次重整旗鼓的背后,是想把自己从情怀作坊变成硬核玩家?还是只是想借央视的光,蹭点热度?你愿不愿意买一台带有一点马自达味道的新能源车?

我自己倒是有点期待看到它在真实路况下的表现,究竟能不能撑得住咱们普通用户挑剔的眼光和复杂的用车环境。(这段先按下不表)

长安马自达牛气成为首个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发布”的汽车品牌,这次以EZ-60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有驾

你说,车企的智能化到底是变成生活伙伴,还是变成了某种玻璃罩里的高科技仪器?这点,咱们以后得好好观察。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