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猛士最近发了个新车,叫M817 Max+,定价36.99万。
这事儿本身不稀奇,现在车圈一天不发三个新车,都对不起工信部的电费。
稀奇的是这台车干了什么。
它,一个长得跟世界末日避难所似的硬派越野车,塞进了一块宁德时代的电池,然后咣当一下,搞出了215公里的纯电续航。
这一下,直接把整个新能源越野圈的牌桌给掀了。
如果说之前理想是把用户的需求研究明白了,那猛士就是把同行的后路给研究明白了。
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我们必须先理解一个核心,当下的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这个粪坑,已经不是什么商业竞争了,这是一场“道诡异仙”式的修仙,所有人都在发疯。
你以为大家是在造车,是在拼技术,是在谈用户体验?
错了。
大家都在“渡劫”。
要么飞升成仙,要么直接成盒。
之前的硬派越-尤其是新能源越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续航。
开个纯电车去越野,那不叫越野,那叫移动充电宝行为艺术。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快乐和电量哪个会先归零。
增程稍微好点,但本质上还是背着个发电机郊游,到了极限路况,你那点孱弱的电动机,就是个笑话。
所以大家都在一个很尴尬的境界里卡着,不上不下,就好像修仙小说里卡在筑基期几百年的老倒霉蛋,看着别人一个个都结丹了,自己只能在山门口扫地。
猛士M817 Max+干的事儿,就是直接往自己体内注入了一颗高纯度的灵石——宁德时代这块50.4度的骁遥电池。
这块电池,你不能把它当成一块普通的电池。
你得把它想象成一块巨大的“压缩毛巾”。
平时看着不大,人畜无害,甚至有点占地方。
真到了荒郊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手机信号都只有一格的时候,这块“压缩毛巾”遇到你的续航焦虑,“噗”一下,给你膨胀出215公里的纯电续航来。
215公里,纯电215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大部分非极限的穿越场景里,你甚至可以不用启动那个增程器。你可以像个真正的电车用户一样,享受那种静谧的、大扭矩的、被人当成异类的快感。
这就叫掀桌子。
同行还在那儿一公里一公里地抠续航,研究怎么让风阻系数再降个0.001,猛士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告诉所有人,别吃了,今天我请客,吃的是你们的尸体。
这帮人是真的疯了!
更有意思的是,猛士这个品牌本身,就充满了玄学。
它脱胎于军工,天生就带着一股“这玩意儿能防弹”的气质。
我作为一个中年男人,看着这车的第一反应不是它有多智能,配置有多高,而是如果爆发丧尸危机,我开着这玩意儿能碾过去几个。
这种安全感,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不讲道理的吸引力。
写到这我想起我前两天点的外卖,那个包装过度得简直离谱,一个鸡腿堡用了三个盒子。这跟现在车企堆料,是不是一个意思?
猛士M- Terrain智能越野架构,后轮转向,空气悬架,华为乾崑ADS 4.0,鸿蒙座舱5.0……
这些高大上的名词,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字:
金钟罩铁布衫。
它在用一套科技宅才能听懂的语言,去满足一种最原始的、属于肌肉猛男的幻想。
这就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买奔驰G的人,他不是需要越野,他是需要别人知道他买得起奔驰G。这是品牌玄学。
买牧马人的人,他可能一年也进不了一次沙漠,但他享受那种“随时可以出发”的自由感。这是情怀玄学。
而买猛士M817 Max+的人,他可能一辈子都在城市里堵车,但他需要的是一种“末日生存”的底气。
这是一种全新的玄学,叫“废土安全感”。
你以为他买的是车吗?
不,他买的是一个移动的诺亚方舟,一个可以随时启动的最终幻想。
你跟这种人谈性价比?谈油耗?谈转弯半径?
他只会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你,然后问你:“这车防弹吗?”
虽然它不防弹,但它长得就像防弹。
这就够了。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我们再来解构一下所谓的“智能”。
华为全家桶上车,这在今天已经不算新闻了。
但放在猛士这台车上,就特别魔幻。
这就好比你给一个天天在少林寺练铁头功的武僧,配了一部iPhone 15 Pro Max,还给他开了个5G套餐。
他真的需要吗?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这画面冲击力极强。
自动驾驶的关键,从来不在特斯拉,不在蔚小理,而在中国的“老头乐”。
任何自动驾驶系统,在面对一个风骚走位、无视所有交通规则、随时可能从你视觉盲区里闪现出来的老头乐时,都会显得像个智障。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所以,华为ADS 4.0用在猛士上,它的核心意义不是让你在高速上解放双手。
它的核心意义,是在一个混沌的、不讲理的现实世界里,给你一个科技的“龟壳”。
当你在野外,面对的不是清晰的车道线,而是被前车压出的两条烂泥沟时;当你需要蠕行通过一个全是碎石的陡坡时,你那套“智能系统”能不能分清哪是路哪是坑,这才是关键。
猛士和华为的组合,就是在尝试回答这个终极问题:
用最精密的科技,去征服最原始的混乱。
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
所以,你看猛士M817的三个版本布局,Pro、Max、Max+,其实是在筛选信徒。
Pro版是告诉你,入门就能拥有“末日门票”。
Max版是告诉你,逃难路上也可以享受“冰箱彩电大沙发”。
而Max+版,这个终极形态,它是在对一群最挑剔、最原教旨主义的信徒喊话:
“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你们想要的那个完全体。我既有蛮力,又有续航,还有脑子。就问你怕不怕?”
讲真,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修仙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贴切。
所以,猛士M817 Max+的出现,根本不是什么完善产品矩阵,也不是什么展示技术方向。
它就是一个“颠佬”往平静的湖里扔了一颗深水炸弹。
它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强行拉高了新能源越野的门槛。
它告诉所有同行,别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了,要么就像我一样,直接把电池加大加大再加大,把续航堆到让用户没话讲;要么就干脆承认自己只是个长得像越野车的城市SUV。
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
它颠覆的不是技术,而是预期。
当用户体验过200公里以上的纯电越野之后,他就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这玩意儿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你在城市里堵车的时候,可以跟朋友吹牛逼说“我的车纯电就能跑200多公里去越野”,尽管你可能周末只想在家躺着。
但你知道你有这个能力,这就够了。
这就是信仰。
这就是新时代的品牌玄学。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