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好像车漆一样厚重,保安室外的车停了一排,只有尾灯没彻底熄灭,苍白冷光在地上投了一道道虚影。要是不懂汽车,其实也不会注意到:这些车着实不一般,有的干净得能映出人脸,有的刚从泥里的工地回来,车头还带着白色粉尘。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一年四个特斯拉,不过是人们管不住自己钱包的时候,给了比亚迪和同行们变魔术的舞台。
8月,比亚迪的销量数据终于没了惯常的高调。 37.4万辆,同比只微增了0.15%,这数据就像车窗上的水珠,远远看着还成型,细看全是要滑落的迹象。中国人买车,向来是避不开“量”,量上去了就是“好”公司。于是德银、星展等投资机构们不太客气:下调预期。专业人士都盯着这个数字,说比亚迪要掉队了,谁还信以前的爆发?这话听着跟政审一样,最近行情差就是你不努力。
既然人言可畏,翻翻比亚迪半年报。乍一看,收入3712.81亿,同比增长23.3%。利润155.11亿,也能看,但增速13.79%,比营收慢了不少。到底在慢什么? 再精细掰开,格局全变了。
比亚迪近年的高增长,快到像小学生写作文:一句话重复三遍,老师就觉得字数上去了。如今闷下头,增长不再像吹气球,多少人心里都虚。“存量市场”这词,像张双面胶,贴上去谁都说自己是头部稳健。其实冷漠些说——这个数据没毛病,就是开始慢了。
但是,比亚迪的底色不是只有这点,别忘了营收结构和销售区域这两条暗线。
一般人以为比亚迪只造电动车,其实是“中国最大手机代工厂之一”,帮苹果(别嘲笑国货,iPad就是比亚迪造的)、华为、小米代工,甚至业务比例挺高。2024年手机代工业务营收1600亿,行业里仅次于富士康和立讯,已经是老大哥级别了。哪怕造车吃苦,造手机还是老本行。只是今年上半年手机出货又跌3.9%,比亚迪的代工收入也跟着掉了,被动受伤。等下半年市场缓回来,手机业务还有点反弹可能,这一微妙差别,行业内都心知肚明。
不过手机代工利润低得有点尴尬,差不多7.7%左右。造车这行,比亚迪才是主力:2025年上半年汽车收入3025亿,占81.5%,同比增32.5%,比去年提升了5个点。手机部件下滑5.54%,主业全面上量。
更有意思的是海外市场。比亚迪出口,数据已经悄悄攀升到中国第二(47.2万辆),仅次于奇瑞(57.8万辆),但这个“第二”其实价值完全不一样——海外业务收入1354亿,同比大涨130%,占比已到了36.5%,去年才是28.55%。光看数字,这家公司的“慢”,只是国内缓慢,实际海外是火箭速度,一半利润都在国外。
海外卖高价,这才是比亚迪的精髓。比如海豹在英国能卖4万多镑,国内顶配还不到三十万。多卖点钱,哪怕数量少,营收和毛利率全都上来了——这不就跟卖iPhone一个套路吗?公司懂行。
中国市场总有天花板,路就那么宽,楼就那么高。每年2,500至2,800万辆销量已见顶,单一品牌极限也就三五百万台,比亚迪自己喊出550万辆,全部国内实在不现实。必须出海。出海有两种法门:一种是车运出去,另一种直接在本地建厂,像当年特斯拉“落户上海”。现在海外政策逐渐倾斜,“买车不如建厂”,谁不是借机会薅出口的羊毛?
看比亚迪半年报有一个有趣的指标:投资性现金流出,2025年达805亿,一年可能超2000亿!这个数字能造出四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对比来看特斯拉三年建工厂花了500亿,比亚迪一年就能下场四次。钱都往哪儿撒?欧洲、南美、东南亚三地开花,海外工厂已经13家齐头并进。今年欧洲上新,尤其匈牙利工厂投产后,真正实现“欧洲制造,欧洲销售”,合规就是关税护身符。
但海外开花这种事,跟买股票很像。涨得快,跌得也快。比亚迪在南美和东南亚还算顺风顺水。南美基本盘稳,东南亚对日系车碾压,没啥悬念。最拧巴的是欧洲,打着“开放”旗号,实际上严防死守,每一步都得踩在法律的边界线上。欧洲“新电池法”出来以后,比亚迪必须在本地投厂,不然就得让出利润空间。美国市场甚至连进门资格都没,只能看、不能碰。
合规也不是光纸上谈。巴西刚被劳工诉讼砸了一刀,本来风调雨顺,结果各种诉讼杂音冒出来,谁都知道海外业务容易摊上“文化水土不服”,这就是现实地狱模式:利润和风险一块儿吃。
写到这儿,心里倒没什么激动,看惯了风雨就是没多少“煽情”。国产品牌出海,本质其实是资金和胆子的问题。“投资性现金流”创纪录,看着热闹,真正的风险是钱花下去以后,能不能在当地扎根生存。
行业有一句黑色幽默:“想赚钱,多投工厂,想亏钱,就只做内销。”但投了工厂,不一定就能赚到钱。地方政策、劳工风险、文化冲突、还要应对当地同行的“绞杀”。比亚迪押完一手海外,玩的已经不是小公司能承受的级别了。
汽车圈比拼到最后,都是现金流和资本性支出的大比拼。这年头,谁能一口气造四个特斯拉工厂,谁才有资格去欧洲、拉美、东南亚和本地公司拼刺刀。这些工厂花光投资性现金流,如果三年后欧洲市场真的收紧,比亚迪会不会再一次“国内起飞,海外失速”?
出海工厂、现金流暴涨、“慢下来”的比亚迪,在今天成了各种投资分析师的显微镜下的小白鼠,被不断验证、不断质疑。行业规律最后都证明:真正的中国车企不会死于销量的慢,更可能死于资金的快。
问题留给你们——当比亚迪和同行们以千亿现金流包裹自身体量,冲进海外市场,实现了“一年四个特斯拉”的资本传奇之后,面对品牌危机、合规风险、文化碰撞、市场封闭等多重障碍,这家企业究竟会在下一轮全球博弈里成为赢家,还是只是到此为止?
文末留一层疑问,毕竟什么话现在说满了,过半年总有人让你自打嘴巴。真正的比亚迪故事,可能还在下一个投资性现金流的拐点里。下一季,谁是赢家——谁在现场,谁能说了算。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