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蔚来展厅灯光不灭。李斌站在用户沟通会场中央,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玻璃反光里倒映着台下几百双复杂的眼睛。一位苏州老车主举手,声音并不高但足够清楚:“我朋友刚刚也买了你的车,才提没几天就跌了快十万,斌哥,你是不是欠我们一个解释?”那一刻,空气的张力和现场的温度同时升高,我有点怀疑自己的职业是否需要自备防火服,毕竟这样的“灵魂拷问”,多数车企高管会选择避而不谈。但李斌显然没打算逃,甚至——他甘愿挨骂。
每一个车企都没法躲开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销量数据终于飘红的那个月。蔚来8月销量破3万,31305台,同比增长55%,销量成绩堪称“起死回生”。单乐道L90上市首月交付一万余台,成了最快破万的新车型。公司累计总交付近84万辆,对于一直徘徊在“增量焦虑症候群”里的蔚来来说,这是一种值得开瓶庆祝的节点。
但销量的背后,是价格调整的大动作。成都车展那天,蔚来宣布全系标配100kWh大电池,售价却维持原样。入门价硬生生从33.6万打到29.8万,变相降价3.8万,再加上新ES8预售价砍了一刀,老用户直接在群里炸锅。降价,是销量的药,也可能是老用户的毒。毕竟,买车不同于买菜,价格的波动太容易在车主心里留下阴影,尤其是那些曾严肃推荐蔚来的老司机,“刚劝朋友买完,转头就遇到打折”,要是我,也难免心里骂娘。
不过,李斌的直球回应让我印象深刻。他的逻辑很简单:“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活下去,把车卖出去。”不盈利,一切承诺、情怀、用户利益都是纸上画饼。说白了,蔚来如果玩到Game Over,受伤的不只是一两个用户,也不是几万台汽车,而是那“八十多万用户”的权益直接打水漂。这里面很难有完美解法,现实是个摸鱼塘,不是养仙鹤的温室。
如果说销量是一剂强心针,那么用户的骂声就是“副作用”。那场沟通会上,苏州车主一连串问题直戳要害:企业信用、产品迭代、功能承诺兑现、车辆保值率、沟通渠道失灵,每一条都能让公关部门焦头烂额。不透明的价格调整,老车主看着新车主价差吐槽“刚买完就亏了十万”;技术承诺的兑现速度,车型无缝升级变成“研发一代、抛弃一代”。还有高速自动换电功能、地图升级承诺,听着像豆腐刀切蛋糕,每一块都欠下过去的大饼。
李斌的应答也不藏着掖着。他承认,产品迭代太快,信息保密压力大,前线销售未必知情,也不是故意隐瞒用户。同时,他直说在资源分配上“必须优先大基数车型,新车更新优先”,挂在技术创新的钩子上,早期车型“硬件受限”,高感知功能难以兑现。老车主想要“平权升级”,基本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但关键的安全功能还是会“持续维护”。保值率问题更难治,智能电动车本身就属于“快消”产品,技术一年三变、价格两月一调,真想买来发财,那可能要换赛道去炒房了。
更让我有共鸣的,是车主吐槽沟通渠道“变弱”。说到底,蔚来曾经以“用户反馈即刻响应”刷好感,如今反馈机制慢如蜗牛,用户间开始壁垒森严。李斌倒觉得沟通渠道还算畅通,作为创始人每周都会看留言,“但需求基数大,资源肯定会向主流车型倾斜”。这一点,看似合理,却难免让老用户有种“抛弃感”。这就像法医工作中,案卷数量暴增,难免优先处理高影响力案件,琐碎小案只能排队。不是有心忽略,而是现实里岗位不够,多数人只争朝夕,很少人争百年。
蔚来与用户之间的“分歧”,其实是所有新势力都绕不开的老问题。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速度永远比用户预期赶得更快。你刚学会用手机转账,厂商已经在请你体验“ AI智能替你花钱”;你刚买完新车,厂商又在朋友圈夸新平台的智能座舱,赶着下一个订单。一个用户的体验与权益,就像泳池里的浮标,总难免被巨浪拍翻。企业撑不住的时候,用户砸锅;企业撑住了,用户担心自己被淘汰。在这种环境下,车企要做的,某种程度上不是向老用户表忠心,而是向新用户吐真言:我们还没倒,值得被信任。
这种回应,在很多人看来,李斌是“顶着臭蛋活着”。我倒觉得,不如说他是在赌一个小概率事件——等蔚来转正盈利,所有争议就会自然消解。销量涨了,用户的信心抬头,少有人再去翻旧账。就像案发现场的血迹,最初人人都能看见,随着追查深入,只剩下证据派在角落做推演。大多数人,未必在乎你如何补偿每一位老用户,只是希望那辆车和那笔账别沦为虚无。
当然,这里并不意味着企业的选择可以肆无忌惮地“割韭菜”。当年高合说倒就倒了,车主手里的车瞬间变成铁疙瘩。所有“收割”、“承诺未兑现”的品牌最终都会被市场通报批评,没人愿意当晚期韭菜。企业只要活着,就得有人管八十多万辆车。这是实话,也是现实之下最合理的郑重承诺。
蔚来这波三万+的销量,证明了一件事:在中国新能源赛道上,不是光靠腔调就能立身,妥协才是常态,活下去比高端重要。李斌终于松了一口气,哪怕是挨着用户的骂,哪怕是沦为“被推理的嫌疑人”,只要案卷翻到下一页,市场依旧给他希望。
问题的终极答案并不在这里,也不给谁绝对清白。技术进步、价格策略、企业存亡、用户权益,永远都是四条交错的线——你觉得理所当然的公平,可能只是幸运的存活。
最后,还是忍不住多问一句:如果你是蔚来的老车主,还会愿意再信李斌一次吗?或者,你只是想等一个更便宜的机会?扪心自问,多少选择,不是基于信念,而是基于利润。市场的灵魂拷问,何时能有一个真正的终极答案?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