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上演“无人驾驶”,撕开了智能汽车最荒诞的一块遮羞布

讲真,小米汽车自己动了这事儿,堪称赛博时代的都市怪谈,典中典。车主在屋里可能正琢磨晚上吃啥,车子在外面直接一个“我走了,你随意”,奔向了自由和远方。女主人那一声惊叫,充满了原始的恐惧,是现代科技对田园生活的一次精准闪击战。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根本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这是一场关于现代人如何被自己发明的玩具反向驯化的行为艺术。

我们必须用【掀桌子式竞争法则】来理解这件事。当下的车圈,已经不是你多一个沙发彩电,我多一个冰箱按摩椅的过家家了。所有车企都在发疯,都在整一些“不务正业”的花活儿,远程遥控泊车这种功能,就是这种疯狂的产物。它的核心卖点不是“实用”,而是“表演”。你设想一个场景,你在一个巨难停的车位面前,朋友都在旁边看着,你掏出手机,手指轻点,车子像有灵魂一样自己挪进去。那种感觉,那种Bking的感觉,才是这个功能真正的价值。它不是刚需,它是痒点,是社交货币,是你在酒桌上吹牛逼的资本。

小米SU7上演“无人驾驶”,撕开了智能汽车最荒诞的一块遮羞布-有驾

所以,当小米把这个功能塞进车里的时候,它想的不是用户会不会误触,而是这个功能能不能在抖音上剪出一条爆款短视频。这就叫互联网思维,产品经理的KPI可能都不是用户满意度,而是“话题度”。坏了菜了,现在话题度是拉满了,直接表演了一个“车主去哪儿了”。

小米SU7上演“无人驾驶”,撕开了智能汽车最荒诞的一块遮羞布-有驾

这事儿最荒诞的部分,在于小米客服一开始的回应。说是“误触手机所致”,结果报了个错误手机型号。这操作,就像你去修电脑,师傅跟你说:“你这电脑中毒了,是‘熊猫烧香’。”你心头一凉,结果师傅凑近一看,说:“哦不好意思,看错了,是‘机你太美’病毒。”这性质能一样吗?前者是时代的眼泪,后者是时代的癫痫。这种低级失误,直接把车主的信任感干到了地板,让他坚信自己的车子被外星人夺舍了,或者雷军半夜在哪儿开了个远程高达驾驶体验服。

小米SU7上演“无人驾驶”,撕开了智能汽车最荒诞的一块遮羞布-有驾

让我们进入【荒诞化场景演绎】。想象一下,车主是个修仙小说爱好者,他把他的小米SU7当成了自己的本命法宝。他每天都在用神识温养,结果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法宝居然自己动了。他第一反应是什么?不是法宝坏了,而是“糟了,是不是有哪个老魔头在千里之外对我施展了夺魂大法,试图抢夺我的法宝?”他马上开始内视己身,检查自己的神魂有没有受损,然后疯狂联系宗门(小米客服),结果宗门长老跟他说:“别慌,根据我们的天机推演,是你自己不小心掐错了法诀,催动了‘神行千里’符。”车主一听更懵了:“不对啊长老,我修炼的是《长春功》,你们给的法诀是《葵花宝典》的,根本对不上啊!”

小米SU7上演“无人驾驶”,撕开了智能汽车最荒诞的一块遮羞布-有驾

你看,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当科技越来越像玄学,普通用户就只能用玄学的逻辑去理解它。你跟他说数据,说日志,说毫秒级的时间戳匹配,他听不懂。但他能听懂“你手机放口袋里不小心碰到了”。所以客服那个“报错手机型号”的操作,简直是灾难级的。它直接关闭了唯一的、用户能理解的解释通道,把问题引向了“品牌玄学”的深渊。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品牌,你觉得它问题再多,都有人买。因为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越来越理解【品牌玄学与用户信仰】。比如特斯拉,它那个单踏板模式,很多人骂,但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们会主动去适应,甚至去捍卫这种模式。这是一种信仰充值。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通往未来”的门票。出了问题,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车有问题”,而是“我的操作有问题”或者“这是为未来付出的必要代价”。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小米现在,也在努力构建这种信仰,但显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再说回这个远程泊车,我必须进行一次【反技术崇拜与民粹解构】。所有这些高大上的自动驾驶、智能泊车,真正的试金石,不在于发布会上那个丝滑流畅的演示视频,而在于中国每一个小区里,那些神出鬼没、走位风骚的“老头乐”。你的雷达再牛逼,你的算力再高,你算得过一个突然从绿化带里横着杀出来的老头乐吗?你的AI能预判一个不打转向灯、随时可能停下来接孙子的三轮车吗?不能。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任何脱离了“老头乐测试”的自动驾驶技术,都是在耍流氓。

小米SU7上演“无人驾驶”,撕开了智能汽车最荒诞的一块遮羞布-有驾

这个小米汽车自己开走事件,最终的调查结果是,车主自己的iPhone 15 Pro Max发送了指令。真相大白,逻辑闭环。但这个结论,一点也不酷。它就像一部悬疑大片,开头是外星人入侵,中间是特工疑云,结尾告诉你,是主角自己晚上梦游把核弹发射了。实在是太扫兴了。

但能过,就是能过。小米在公关层面算是把这事儿按下来了,但它暴露出的问题是深远的。那就是,当汽车越来越像一个长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很多过去在手机上无伤大雅的“误操作”,现在可能会要了你的命。你在手机上误触,最多是给前女友点了个赞;你在车机系统里误触,可能就是把车开进了池塘。这种责任边界,未来会越来越模糊。

所以,到最后,根本不是车疯了,是人疯了!是我们自己想要一个能自己动的【压缩毛巾】,然后又被这个毛巾泡发后的巨大体积吓了一跳!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一个简单的误操作,上升到人和机器的哲学思辨,可能有点吃饱了撑的。但是,朋友们,这不就是这个时代的荒诞之处吗?

说起来,我楼下那个天天占我车位的大爷,他的座驾就从没出过这种问题,可能因为物理断联才是终极安全。

整件事看下来,小米是没错的,车主是无辜的,客服是需要培训的。但这个故事的真正价值,是再一次证明了,所谓的智能汽车,其最大的、最不可控的变量,永远是那个坐在驾驶位上,或者揣着手机在屋里喝茶的,人类。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AI,也不是雷电法王杨永信,而是你永远防不住自己人从背后给你来一记“千年杀”。

小米SU7上演“无人驾驶”,撕开了智能汽车最荒诞的一块遮羞布-有驾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