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失色 库存压顶 经销商突围
54.5%。这个数字悬在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的头顶。九月。库存预警指数依旧站在荣枯线之上。压力显而易见。
但这不只是个冰冷的百分比。它的背后是一场复杂的博弈。
政策与市场的拉锯战
一边是收缩的补贴。江苏、贵州、湖南、安徽……多地以旧换新政策按下暂停键或抬高了门槛。短期需求被抑制。购车者的脚步犹豫了。
另一边是季节性的希望。开学季带来了家庭购车刚需。婚庆与自驾游需求在秋季集中释放。经销商拼命冲量。地方车展密集举办。试图点燃“金九”最后的成色。效果是有的。九月下半月订单回升了。最终预计全月乘用车终端销量约为220万辆。可超过一半的经销商(54.8%)坦言:销量未达预期目标。预期与现实。存在落差。
南区承压,西区独绿
区域热度截然不同。南区指数高达61.9%。压力最大。而西区指数为49.3%。全国唯一处于荣枯线之下的区域。一抹难得的绿色。为何如此?或许与区域消费力、政策执行力度有关。值得深究。
经销商的真实困境
客流在哪里?这是最普遍的哀叹。自然进店量下滑。线上线索转化率低。展厅变得冷清。
更痛的是价格倒挂。新车卖得比进价还低?40.3%的经销商表示九月成交价格在下降。旧款车型像沉重的包袱。滞销。占用资金。链紧绷得发出声响。盈利?成为一种奢望。
十月,会好吗?
希望总是在前方。十月被寄予厚望。“高开平走”是主流预判。国庆中秋双节是巨大的引流入口。出游与购车需求可能集中爆发。车展活动密集。经销商年底冲量的决心不容小觑。
调查显示,33.9%的经销商认为十月市场需求会增加。放眼整个四季度,44.4%的经销商持乐观态度。他们预判销量将有5%至10%的同比增长。
但协会的建议很冷静:理性预估需求。降本增效是第一位。
所以……“银十”能挽尊吗?或许。但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单纯依赖旺季冲量的时代正在过去。精细化运营。服务升级。才是穿越周期的钥匙。
经销商们正在寻找新的引擎。在压力与希望之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