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销量暴跌45%,马斯克紧急回归!这家公司怎么了?

特斯拉销量暴跌45%,马斯克紧急回归!这家公司怎么了?-有驾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特斯拉曾是无可争议的领军者,但最近却频频传出不利消息。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欧盟的新车注册量同比暴跌45%,仅为36167辆,而同期欧盟纯电动汽车整体市场却逆势增长了23.9%。在电动车需求持续上涨的背景下,特斯拉却一头跌进销量困境,究竟发生了什么?

与此同时,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宣布,将从5月起大幅减少在美国政府“效率部”的工作,把更多精力重新投入到特斯拉。这背后,既有公司经营压力,也有政治身份带来的品牌争议。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特斯拉销量下滑的原因、马斯克重返公司管理层的动因,以及未来这家公司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一、销量大跌45%,特斯拉为何在欧洲突然“失速”?

如果说中 混动也分别增长了12.4%和23.9%。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逆势走低”?主要有三个原因:

① 欧洲消费者对品牌价值观产生疑虑

马斯克近几年频繁涉足政治事务,尤其是被特朗普政府聘为“政府效率部”负责人,甚至有消息称他是特朗普的亲密盟友。过多的政治立场表态,令不少欧洲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的中立性和价值观产生怀疑。

要知道,欧洲消费者历来重视环保、公平与品牌责任感。特斯拉创始初期树立的环保先锋形象,如今却因马斯克的政治身份和保守派立场,被一部分消费者视为“伪善”。这对特斯拉在欧洲的品牌形象是一次严重打击。

② 本地车企、电动车品牌竞争加剧

近年来,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本土车企纷纷加快新能源转型,推出了多款符合当地用户习惯、配置更适合欧洲路况的纯电车型。同时,中国品牌如比亚迪、小鹏、蔚来也逐渐进入欧洲市场,价格、配置、服务体验优势明显,对特斯拉形成了强有力冲击。

特别是比亚迪,已连续多个季度全球销量超过特斯拉,且其车型在欧洲性价比优势突出,成为特斯拉最大的海外竞争对手之一。

③ 价格体系不再具备优势

此前,特斯拉凭借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曾长期主导全球电动车价格区间。但在中国车企强势崛起和欧洲本地车企提效降本后,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优势被逐渐削弱。

同时,特斯拉部分车型配置更新缓慢,充电配套、售后体系与本土车企相比依然存在短板,导致消费者转向其他品牌。

二、马斯克回归特斯拉,特朗普公开表态“放人”

面对销量持续下滑,特斯拉第一季度财报表现也极为糟糕。根据财报,2024年Q1特斯拉营收为193亿美元,同比下降9.2%,净利润仅为4亿美元,同比大跌71%。这也是近年来特斯拉少见的大幅度业绩下滑。

特斯拉在财报中坦言:“政治敏感性的变化可能会在短期内显著影响对我们产品的需求。”言下之意,马斯克涉政对公司造成了实际负面影响。

4月22日,马斯克宣布,将从5月起大幅减少“政府效率部”工作,专心投入特斯拉。他表示,“每周只保留一两天时间处理政府事务”,并将重心重新放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业务上。

23日,特朗普也公开回应此事,称“我们不得不在某个时候放手让他去做这些事情”,认可马斯克回归商业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担任“特殊政府雇员”,一年服务时长不得超过130天,按规定5月底他本就要退出政府事务。

从这个动作来看,马斯克此举既是为平息外界对品牌价值观的质疑,也是为提振投资者和市场信心,扭转当前低迷业绩的主动调整。

三、投资机构态度分化,特斯拉还能翻盘吗?

面对糟糕的财报和销量,华尔街也分化了意见。

摩根大通直言:“特斯拉增长故事已结束。” 并将2025年营收预期从1020亿美元下调至970亿美元,目标价下调至115美元,维持“减持”评级,理由是基本面恶化速度超预期,核心业务利润率持续承压。

但摩根士丹利则依然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高达410美元。该行分析师Adam Jonas认为,虽然短期财务数据堪忧,但马斯克将重心重新聚焦到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业务,若能兑现技术落地,将重新点燃市场信心。

这反映出,市场对特斯拉的看法正在转向“信仰驱动”。如果马斯克真能在自动驾驶、AI机器人等新业务实现商业化突破,特斯拉仍有翻盘可能。但若这些“梦想项目”迟迟难以兑现,投资者耐心恐怕也会耗尽。

四、写在最后

特斯拉在欧洲销量大跌,马斯克回归公司,既是一场危机,也是一种拐点。品牌形象受损、竞争对手崛起、内部管理分心,构成了当前困局。而马斯克放弃政治职务,重新聚焦公司业务,或许能在未来数个季度内缓解现状。

对于投资者来说,特斯拉短期确实面临经营压力,但自动驾驶、机器人、储能等长期技术路线仍具看点。接下来,马斯克能否兑现“重回赛道”承诺,将直接决定这家公司下一阶段的命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