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最近在直播里聊到小米YU7发布会前的焦虑,他说:“发布会之前我都特别担心,主要有三点:一是SUV市场竞争太激烈了,Model Y这对手非常强悍;二是YU7定位很特别,是豪华高性能SUV,消费者能否接受?三是成本太高,定价肯定过25万了。” 这番话听起来挺实在,但也透露出小米对这款新车的信心——毕竟,敢挑战Model Y这块“硬骨头”,没点真本事可不行。
小米YU7的配置堪称“豪华全家桶”,雷军在回应定价质疑时特别强调:“YU7标准版相当于很多友商的Max或Ultra版本。” 这话一点不夸张。咱们看看硬核配置:CLTC续航835公里直接对标长续航车型,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算力怪兽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还有科技感爆棚的天际屏全景显示。如果你研究过电动车市场,会发现这些配置通常只出现在35万+的顶配车型上。就连小米自家产品线里,YU7标准版的续航和智驾能力也碾压了SU7 Pro版(续航830km,504TOPS芯片),更别提21.59万的SU7标准版了。雷军用一句话终结了23万定价的猜想:“想23万买YU7?不可能!”
定价逻辑藏在对比细节里。技术发布会上小米直接拿Model Y当“标尺”,后者起售价26.35万。虽然YU7配置更强,但小米一贯策略是“高配低价”——参考SU7标准版比Model 3便宜3万的打法。另一个关键锚点是SU7 Pro版24.59万的售价。考虑到YU7标准版配置全面超越SU7 Pro,再加上SUV研发成本更高(90%零部件重新开发),合理起售价必然落在25-26万区间。车市红点算了一笔账:“SU7 Pro版24.59万加1万元升级预算,25.59万既体现产品价值,又低于Model Y门槛。” 这个推测和雷军“定价会合理”的承诺高度吻合。
市场反响或许是最强佐证。YU7技术发布会后用户留资量达到SU7同期的3倍——这个数字背后是消费者的真金白银期待。更震撼的是锁单数据:上市18小时不可撤销锁单突破24万(雷军因避免争议未公布24小时数据)。雷军总结爆款逻辑时说:“最关键是产品定位精准,产品力超强。” 从用户行为看,大家显然认同YU7“豪华高性能SUV”的定位,即使价格超过25万也愿意买单。
有趣的是,小米对YU7和SU7的“左右互搏”毫不担心。官方明确表示:“YU7发布后,SU7依然会是市场上卖得最好的轿车之一。” 这底气来自清晰的用户分层——SU7瞄准追求驾驶乐趣的轿跑用户,YU7锁定需要空间与全能表现的SUV群体。两者就像同门师兄弟,一个精于剑术,一个擅用长枪,谁也替代不了谁。雷军说的更直白:“两款产品个性鲜明,目标用户完全不同。”
回看小米YU7的整个上市节奏,你会发现这套“高配立标,合理定价”的策略始终贯穿其中。从雷军亲自下场回应价格猜想,到用硬核配置打消质疑,再到用留资和锁单数据证明市场认可,每一步都精准踩中消费者心理。对于正在观望的准车主来说,与其猜测具体数字,不如关注更重要的事:YU7重新定义了25万级SUV的性能天花板,而它的对手们要开始头疼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