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8月22号那晚的东风公告你看了没,真的让人忍不住戴上侦探帽,斟酌一下这里面的门道,毕竟天上不会突然掉馅饼,馅饼掉下来,十有八九也不是给路人的,对吧?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就这平平无奇的名字,突然搞了一波大动作——先来一个分派自家高端新能源岚图的股份给所有股东,然后岚图就悄悄溜进了港交所,还是挂着“介绍上市”这么个独特姿势,按理说,这一步,应该是给岚图腾地方,铺路造势。
可是呢,紧跟着又搞了个私有化收尾,集团股份自己就准备光荣退市了,到底,谁才是这场大戏的主角,谁又在背后悄悄做局?“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的组合拳,是来秀肌肉,还是给市场发福利,老铁你说说,这里头藏着的,不止是政策的味儿,更像是资本市场的一场自编自导的推理剧,咱们必须抽丝剥茧,琢磨琢磨,这事背后到底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小心机,还是说正大光明的雄心壮志?

其实,要不是东风自家股价这几年跌得跟过山车一样心酸,谁又会甘心巨无霸集团主动放权让步,分割子公司资源,变着法往资本市场送奶?要知道,他们的股价已经跌到4.74港元一股,总市值才391.2亿,市净率0.25倍,融资能力基本就跟喝凉水塞牙差不多,钱景暗淡到让人怀疑人生。
这么一看,就懂了,东风的大招,很大程度,是现实逼出来的,市场这根无情的“指挥棒”硬是把人家从老国企的舒适圈给抠了出来,连“王炸”都得端上桌。
转头看看岚图,这孩子就像家里被捂了好几年的小金蛋,终于见天了,去年交付量飙到85,697辆,涨了70%,今年更是五个月连着月销破万,还干出7月单月交付12,000这样的小奇迹,“梦想家”MPV销量榜二把手,没几个月还常摘得冠军,那叫一个风头正劲,简直是东风集团一众业务板块里最有当打之年的小将。
怎么说呢,说白了就是,家里有个学霸娃,被埋没太久,现在必须“分家立户”,单飞去港交所历练一下。
这路子,和那些老央国企玩的一本正经的私有化还真不一样——一般都是集团本体喊撤退,从港股谢幕,再慢吞吞谋个子公司上市,可东风这次来个组合拳,先把岚图股份分派给股东,比如你有东风集团股份的股票,那你按持股比例也能分得岚图的新股。
岚图呢,顺势介绍上市——注意,不是募资IPO,而是直接“介绍式”入场,表面看没新钱入账,实则为独立上市铺路,确保新身份,不再被集团那低迷的估值拖后腿,一面的门彻底敞开了。
紧接着,东风集团的旗下全资子公司——这个“武汉投资”出马兑付老东家和小股东,收割剩下的股份,把集团彻底收归自个控制,完成私有化,等于港股这头,只剩岚图风生水起,集团股份体面退场,场地干净清爽,全为主角铺路。
这整体交易价格也有说法,定在每股10.85港元,里面现金对价是6.68港元/股,岚图股权按4.17港元/股分算,粗一算,比现价的4.74港元略微有点溢价,虽然不能直接说是给小股东发年终奖,但也算补偿了资本市场这些年鸡肋的滋味。
不过,细品这套路,其实是价值重构的一盘大棋,不仅是东风自己被估值压力逼急了,也是整个传统汽车国企,不得不学着资本市场的新玩法。
这年头,再有后台,不懂创新也没用。国企改革卷成这样,你没发现?过去集团拉子公司上市,子公司业绩若起色慢,集团本体还得背包袱,苦熬估值,融资渠道卡得死死的,现在改玩资源分流,把市场中看好的优质资产单拎出去,从根儿上避开估值泥泞。
东风这步棋,更像给自己的“学霸子女”开个小灶,把岚图推到港交所去刷存在感,争取国际融资。集团自己则退到幕后,手里控制资源,轻装上阵,需要啥,随时支援。不再一锅粥伺候,谁能力强谁出头,资本市场也乐见这样的精细玩法。
其实,如果没有岚图这几年的强劲增长,这事也不会干得这么利落。2024年单年85,697辆,70%的同比增长不用说,MPV领域冠军常客,连续五个月销量破万,这操作手法不像传统国企惯有那种小心翼翼,更像互联网企业那种BAT范儿,敢干、敢拼、有科技胆子。
而且你看今年7月岚图的股权调整,东风资产管理一口气砸了10亿元,持股比例直接从0.85%升到3.3%,集团持股也同步提升了些,小股东结构变得更合理,大股东也在加仓,外部新进入者上牌,老玩家“锂业集团”“东风交银辕憬”悄悄退出,新玩家“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接盘,明面上是优化股东名单,本质其实是为上市直通做准备,谁都不会把身份和资源给外人掌控。
这个股权腾挪,说白了就是主力洗牌,提前把局布好,等着港交所敲锣。资本市场这点小心思,要不开天窗,还真不容易一眼望穿。
不过像这次“以介绍上市+集团退市”的创新模式,说实话,也算国企改革里的新范本了,不像传统那样搞一波IPO,繁琐流程、资金砸进来还要逐层审批,这样既把优质资产卸给资本市场,集团又能轻松收回本体控制权,走出估值泥潭。
更妙的是,这也给岚图腾出了更多可能。以后新融资、技术突破、国际扩张,不再被集团的“老身板”拖慢节奏,岚图可以单兵作战,也能灵活引入海外投资,整体成长空间彻底打开。这对整个高端新能源车企赛道来说,是利好。
集团自身则能聚焦主营业务,不用一天到晚忙着“守住估值”,可以把战略方向定得更精准,比如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智能驾驶、大数据等新业务板块,合并完成后资源配置更合理,集团也能把部分资金和人才流给最需要的项目上,不至于散乱无章。

说到国有资产的改革,这一套操作也是在试图打破旧有“估值束缚”,不再养着吃不动的老本,转而让优势业务蹬腿单飞,国有资产的价值也能从分散融合里重塑出来,这种玩法很适合实体类企业应对资本市场波动,谁都怕被估值压得喘不过气吧?
话说回来,这次的东风集团组合拳,是不是正好为其他国企“如何借力资本市场搞改革”提供了模板?用资源整合联动、子公司单飞、集团退市、资本腾挪这一套把估值黑洞堵上,既给优质业务独立融资,也让大集团运营不用背小公司的包袱,简直是一箭双雕。
只不过,这里面也有风险和盲点,比如介绍上市虽好,但不募新资,岚图能否持续、快速拓展国际市场,还没看到明确的大钱流入,未来港交所表现如何,争议还是有的;原集团小股东是否满意分派比例,利益能不能平衡,港交所对传统国企新玩法是否宽容,这些都是悬念。
不过要我说,市场已经到了不创新就等死的阶段,这类国企大刀阔斧推陈出新,虽然未必能步步是黄金,但至少比前些年那种“等风来,无为而治”多了点气魄,不论成败,总归值得一试。
那么话讲到这里,小编真的想问问大家,东风集团这一波岚图“分派上市+集团退市”的创新棋局,你怎么看?你更看好岚图的港交所表现,还是更担心老集团的私有化风险?把你的想法在评论区聊聊,估计看热闹的不少,懂行的也欢迎现身说法,坐等你的观点!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