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最近整了个大活,搞了个电动旅行车。讲真,这事儿本身就透着一股子魔幻。一个天天把后驱操控、人车合一挂嘴边的品牌,突然开始琢磨怎么让你的后备箱多塞两颗大白菜,还特么是电动的。这感觉就像是武当山的张三丰,突然宣布改行去做直播带货卖大力丸,突出一个不务正业,突出一个画风撕裂。不装了,摊牌了,宝马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这台披着迷彩的“压缩毛巾”,官方说叫“Neue Klasse EV+”,名字洋气得像是我奶奶家热水瓶上的商标。说是基于3系底盘,但轴距缩短了,为了减重和操控。我听到这个理由的时候,太阳都要一个趔趄。大哥,买旅行车的人图啥?不就是图那个又长又优雅,能拉着金毛和烧烤架去远方的感觉吗?你现在告诉我为了所谓的操控,把后备箱这个核心功能给砍了10%。这叫什么?这就叫为了醋,包了顿饺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地精工程师脑回路和用户脑回路的星际穿越。用户要的是一个任意门,你给他一个跑得飞快的马桶搋子。就问你气不气?
现场观众一半人觉得这掀背造型不如老款大气,这简直是必然的。因为“瓦罐”本身,早就脱离了工具属性,成了一种信仰。这就跟奔驰的立标一样,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铁片,它是一种玄学,一种“我很有钱且品味刁钻”的无声宣告。会买旅行车的人,就是喜欢那个调调,你现在给他改成一个更“科学”、更“高效”的掀背,等于是在挑战人家的信仰。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就像有人就是喜欢特斯拉那个毛坯房内饰,你跟他说不合理,他会觉得你不懂生活。
最让我心态爆炸的,是他们搞了个VR设备,用来还原老款3系后驱的驾驶感觉。我看到这新闻的时候,差点没把手里的枸杞保温杯给捏爆了。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种赛博坟头烧纸的行为艺术。我费了半天劲,用最新的技术,造了一台四驱电车,然后我再用更牛逼的技术,去模拟那台已经被我亲手埋葬的后驱油车。我作为一个曾经的老3系车主,我真的不懂,但我大受震撼。这就像你跟前任分手了,然后花大价钱克隆了一个前任的聊天机器人,每天跟它说晚安。你是真的爱过,但你也是真的颠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那个味儿?这背后是一种深深的品牌不自信,一种对过去的路径依赖。宝马知道自己的灵魂是什么,但又不得不在电动化的浪潮里把自己阉割掉,阉完了又舍不得,于是搞个“义肢”来自我安慰。同行看了也得傻。
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存量竞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每一家都在极限施压,都在掀桌子。你看国内的友商们,价格战打得跟修仙渡劫一样,成了就是飞升,败了就是道消身殒。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宝马还在那边搞什么无线充电、智能道路互动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讲真,这些技术在现实中有多大用?
我跟你说,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山东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什么激光雷达、算力芯片,在“我躺下了”这四个字面前,都得跪。你那套智能道路互动系统,能识别一个逆行冲过来的外卖小哥吗?能预判一个突然横穿马路的遛狗大妈吗?不能。真的,我脑子都乱了!说起来,上次我去4S店,那销售顾问的嘴比这VR还能模拟,啥都能给你说出来。
所以,宝马这台电动旅行车未来会怎样?讲真,不重要。它在爱路福特赛道跑多快,百公里电耗比上一代少0.3度,都没用。决定一台车好不好卖的关键,不在慕尼黑的实验室,而在早高峰的五环路,和菜市场门口那混乱的停车场。当一个外卖小哥的电驴能从你旁边极限擦过,当一个老大爷推着轮椅都能别你一下的时候,你车里那套模拟出来的后驱灵魂,除了能让你在堵车的时候多一点玄学思考,屁用没有。
最好的测试场,永远是混沌的人间。宝马这种行为,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废了自己几十年的内力,改练金钟罩铁布衫,然后又天天怀念自己当年凌波微步是多么潇洒。没必要,真的没必要。要么就彻底悟了,要么就继续颠着。现在这种卡在中间的状态,同行看了想发笑,用户看了想流泪。就看宝马什么时候能想明白,究竟是成仙,还是成盒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