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又开始搞事情,这次瞄准的是中型和重型卡车,祭出了一张加征25%关税的大旗。这架势不禁让人联想到打扑克时的“重拳出击”,问题是,这一拳下去,砸得不仅是自家经济的桌子,中国的重卡企业也得吃土。短期看,这些企业的业绩和股价怕是要被揍得找不着南北,长期看,却逼出了一个反手的“王炸”牌局。
先说短期的“伤筋动骨”。中企出口本就不容易,突然多出25%的关税成本,企业真是左右为难。你说自己扛下这笔成本吧,利润直接被压成纸;那要是让客户埋单呢?抱歉,你的价格立马变成“天上飞”,竞争优势不保,可能订单还得飞别家。就拿中国重汽来说,2024年的出口额已经飙升到451亿元,美国虽不是主战场,但增量市场不可忽视。一旦拉胯,损失可不是开玩笑——看看浙江某企业因关税丢掉亿元大单的老例子,难受程度根本不亚于职业经理人发现财报见光死。
股市呢?还能怎么说,没法淡定!有愧疚式暴跌经验的投资者早就嗅到剧本同款的味道了。当年特朗普随便折腾一波,标普500指数可是一个礼拜崩了12%。这次关税大刀砍下去,市场肯定又要抄起恐慌砸锅的台词,手持重卡相关股票的朋友估计接下来只能捂紧钱包念两声“保佑”。
但你别以为这就是全盘沦陷,毕竟咱们国内的企业也不是见招拆招都拆不动的菜鸟。放眼长线,牌局还能打。那些已经打开沙特、澳大利亚等市场的新兴方向,早已证明中国企业不是非接欧美市场那碗饭不可。像中国重汽这些开拓型选手,通过东南亚市场的布局,把欧美贸易风险切得像西瓜一样剔透,妥妥一手稳流量的高分操作。
再看看供应链,不是有句流行语“打不过就加入”嘛?这不,大家已经琢磨着在海外建基地,什么KD组装(先发零件过去再组装成品)这类玩法,都是摆在桌上的。而且,这种“曲线救国”不仅为了绕开关税,还符合商用车那种偏“基地化”运作的行业特性,商业逻辑杠杠滴。
如果说省关税是一道数学题,那么新能源转型就是一道哲学题,解出这题,你就能升维对抗。相比欧美还有点保守的卡车制造,中国企业的新能源重卡已经挖掘出高端市场的潜力,比如在技术和整体性能上都具备一定优势。新能源车搞得好,不仅美国市场失去的蛋糕能补回来,还能扩张拿高端市场的VIP椅子。
归根结底,这场“加税风波”更像一场期末考,短期还得硬着头皮挨几下,但是长期来看,企业的战略能力正在经受磨练。想想江湖上那些被逼走偏锋的“大侠”,今天困住你的招式,将来可能成为你的独门秘籍。压力能换动力,牌局能再洗牌,关键就看我们的企业是否能用这些挑战写一个精彩的逆袭剧本。
我们不禁要问:每一次打压,我们都在想着化危为机,但反过来看,这盘棋局里,美国制造真的会因为高墙封锁而变得更强吗?与其用关税做“挡箭牌”,为什么不趁早让产业真正站起来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