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圈的风水有点怪,不,应该说是大型SUV的风水乱了点方位。你看以前的大型SUV,就跟城头变幻大王旗似的,往那儿一停,谁敢不多看两眼?那时候能买得起这种大块头,不是家里蹲着几套房,就是首富亲戚,但凡能摸一摸方向盘都得先团购几个老板资格证。可如今,这局面,像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入大街”,人人都想来一脚,SUV快成新四大发明了——人人造,谁都想当祖师爷。
2024年吧,还清楚明了,大型SUV屈指可数,买M9还是L9,掰着脚趾都不带用力的。品牌们端着架子,价格高高在上,开出去能吸两斤PM2.5回家,顺便跟邻居吹嘘一波“家里有矿”。但2025年一拍立春,各路神仙纷纷下凡,好家伙,一夜之间十来款新品冒了头,仿佛大型SUV成了饺子,锅开就捞,捞慢了都怕连汤都喝不上。现在刚入行的,再也不用怀疑人生,直接开始怀疑车厂抢戏了:这也太卷了吧!
也难怪,厂家哪还有形象包袱,基本摆大排档的心态,摊开来都是“真金白银换市场”,你不掏钱我还降价。2024年还高高在上,25年立马“冰柜反转”,买个大SUV就像买破产工厂,便宜还自带悲壮气。以前看起来那么难以企及,现在社保没断都能考虑一手豪华大六座。车市变脸,比脸基尼还快,动不动就是个“价格屠夫”,厂货内卷到地心,厂家都快成批发市场了。你还能怀疑点什么?这阵仗,外行当热闹,内行都想跑路。
你以为价格战到了头?别逗了,四季度还有第二季。厂家个个憋着大招,什么黑科技、什么新理念往死里推,生怕自己慢了一步,明年就沦为SUV坟场。每次发布会跟抽奖似的,不知道这回能蹦出什么AI、什么超能座舱、什么火星导航。最后产品是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布会够不够炫,负责人会不会背Rap。至于降价?还有空间,没准哪天买菜顺手就签辆车回家。等你下定决心买个“大块头”撑门面,结果一进市场发现,隔壁家老王也提了一辆,瞬间集体降格成步行街潮流。
说到岚图泰山,光听名字就自带气势,典型的“新生代旗舰SUV”。宣传一出,分分钟高大上的黑科技盛宴。9月26号预订,没多久就是上市。大中网亮闪瞎眼,妥妥的“镀铬炫富现场”。搭载鸿蒙座舱5+华为“啥啥ADS4”,800V平台,65kWh的三元锂,5C快充,参数堆得数不过来。至于都啥意思?放心,连销售自己都未必明白,反正科技感溢出天花板。尺寸不用问,5米2往上一放,够你在里面跳广场舞了。一句“旗舰”,立马把身边那些标准SUV都变成了学生娃,气势碾压,买不买都先给自家人看个震撼。
再看腾势N8L,9月26日也放大招,“大六座安全豪华SUV”,预售价三十出头。听起来就适合中产家庭幸福美满,一家三代塞进车里还能玩三打一。5米2的车长给足排面,配置堆叠更是“血海深仇”式堆料,易三方、天神之眼激光辅助全标配。云辇-A空气悬挂也来混脸熟,豪华安全全都要。“这配置,绝了”,你要不点头,销售都恨不得请你喝点醒脑汤。可消费者也精,心里盘算半天:带这么多技术,是为安全还是为噱头?豪华到底是面子还是里子?你告诉我花的钱真值,我还得反手查半天参数,防止被割一次韭菜上瘾。
再说智己LS9,这车7月就开始“预热”,9月的工博会又刷一波存在感。5米2+,体型没毛病,全新设计,新潮内饰,六座+D音响,生怕你家宝宝胎教效果不好。动力还是“恒星”超级增程,电池66kWh,灵蜥数字底盘,科技名词跟玩拼图似的。厂家恨不能把PPT都塞到引擎盖底下,你要是不动心,那只能说明土鳖不识货。其实大多数人心里明镜似的,厂家这么堆料,不外乎想卖个好价钱。你真买回家,开出去能不能找到停车位才是正经烦恼。厂家忙着上头条,消费者忙着抠细节,这买卖活活给“信息差”支楞成新型智商税课。
再来个宝骏华境S,这名字怎么看怎么像给平民造福。号称“为人民造大型SUV”,听起来有点“解放汽车2.0”风味,既亲民又豪情。最妙还是又和华为混搭,鸿蒙座舱5+华为乾崑ADS 4,配方熟悉。设计倒是本分,没把镀铬亮瞎,显得比隔壁低调三分。5米2的正派身高,上汽通用五菱自己搞出的“神炼电池”,1.5T插混动力。“性价比极高、很实用”成了口号,做人做车都朴实低调点。但人们心里有杆秤:这亲民到底是豪情壮志,还是正常水准?别回头变成“为人民省心”,省的大家都没信心。口号喊到天上,但牌子撑不起来,SUV三年包稳亏,这剧本可太常见。
讲真,以前的大型SUV,那可真配得上“豪车传说”,直接百万正副本,进口的见一辆跪一次。谁敢喊普及?你大胆你先冲。结果好了,近几年国产品牌也像喝了葵花宝典,全员上山打狼,谁都想把SUV造成公交车。诸如奇瑞风云T11这种“咸鱼翻身”,也把脚插了进来。以前做梦都买不起的梦幻座驾,现在“月供无压力”,甚至卡路里都省了,能坐能躺能摇,主打一个“让全民进军”。科技下沉,幸福上浮,唯一危险是油门比工资涨得快。
所以这局面,厂家嗷嗷待哺,消费者一边倒腾车,一边倒腾绿茶。未来市场只能更热闹,毕竟有钱不赚谁傻呀,各家都想抢头条儿。黑科技招数离谱升级,大屏横着竖着飞,语音助手比你亲妈还听话。到最后你都不知道是在买车还是买个大型智能家政机器人。选车成了选婚对象:你挑我眼花,我挑你胃疼。价格战随时升级,小刀拉屁股,迟早有厂家亏出艺术人生。可是卷得太狠了,利润都挤成胡椒粉,厂商还会不会良心做产品?该省的地方都省了,安全、用料、静音全都打问号。最后为产品买单的,反正还是消费者本人。真香?谁能保证不是智商税买三送一。省钱是挺省,但你确定真得到了幸福生活?买贵了是冤大头,买便宜了怕成为“小白鼠”,到头来“香不香”,说到底只能自己体会:真香定律,永远只用于别人家。
当然,这“内卷盛世”,也有点像宫斗剧。明面上是“大六座”,“黑科技”,“豪华座舱”,一地参数闪耀;暗地里都是买家手里捏着钱包,眼睛死死盯着小红书“避坑指南”。厂家发疯地推,消费者发疯地薅,彼此见招拆招,诡计连环。特别是那些PPT造车的,嘴上说“性价比杀疯了”,实际心里默念“忽悠你一次就够”。真要较真,参数堆叠够不够厚、续航吹得是不是假都得挨个拆解,有时候一个功能砍掉几十个“旗舰体验”。而买单的那位,最惨的往往不是淘到便宜的,而是被“省出来的安全”吓的夜不成寐,开车上路,和自家生产线一样在颤抖。
回头想想,SUV界这场内卷,其实跟减肥一样:嘴上都是“健康第一”,灵魂都想“速成躺赢”。厂家拼配置,买家拼钱袋子,你想占便宜,他拼命省成本。利好谁?利好“二手车市场”。到底真香还是虚晃一枪,攒那么多科技噱头,就是让你在自信与自嘲之间拉扯到地老天荒。你说车市是不是越来越像段子?段子越讲越荒诞,现实越卷越魔幻。有人说,“别怕,国产SUV起来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要跟着翻番”,我寻思,要真能这样,也不枉厂家们削尖脑袋卷成了麻花。
最后,大型SUV,越来越亲民,越来越普及,可是真到“闭眼入”那份?谁信谁傻。真香定律,还请各位理性对待。毕竟谁还没交过几次智商税,谁又能保证,这次不是自己老母猪上树?要我说,大型SUV就像理想生活,宣传里永远真香,现实里热闹得像菜市场。买与不买,真香与否,都是张彩票。能不能中奖全看运气,反正掏钱的是你——厂家只管收钱,不管你家香不香。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