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的八卦,最近比连续剧还抓人。
华为鸿蒙智行的“继承人”之争,简直是一出精彩的权谋大戏。
北汽集团,原本手握一把好牌,却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称王”。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
咱们先来捋一捋这盘棋。
2019年到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赛力斯果断“调转船头”,紧紧抓住华为的“东风”。
北汽、长安这些老牌车企,那会儿个个都信心爆棚,觉得“灵魂”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结果呢?
赛力斯凭借问界M7,一鸣惊人,成了智选车模式的“头号种子选手”。
北汽呢,慢了一步,步步都慢,只能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
关键在于北汽错失了最佳的合作时机,没能充分利用与华为深度合作的良机。
试想一下,北汽新能源可是国内最早拿到新能源牌照的,巅峰时期销量更是傲视群雄。
2017年,北汽就与华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还成立了“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这阵势,看着就气势十足!
但后来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
故事得从“丑小鸭”赛力斯说起。
赛力斯SF5,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开山鼻祖”。
虽然销量平平,但至少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明确表示,华为的目标是“从每台车上平均获得1万元的收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余承东亲自操刀,推出了智选车模式。
实话实说,余承东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智能手机业务遭受美国制裁,华为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造车,就成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救命稻草”。
问界M5、问界M7,一个比一个火爆,尤其是M7,直接引爆了市场。
这背后,是华为强大的技术支撑。
问界M5、M7都搭载了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传感器配置也达到了顶尖水平。
但问题是,华为的HI模式(Huawei Inside)受阻,余承东另辟蹊径,智选车模式才得以破局。
2022年,极狐阿尔法S HI版和阿维塔11也相继亮相。
这两款车,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技术实力更是毋庸置疑。
极狐阿尔法S HI版,配备了3颗激光雷达,34个传感器,配置堪称豪华。
阿维塔11同样如此,硬件堆砌到了极致。
然而,这两款车的市场表现如何呢?
定价过高,销量并未如预期般火爆。
说白了,就是“曲高和寡”,难以引起大众的共鸣。
消费者会想,花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
再来看看赛力斯问界。
2022年问界M5、M7上市,迅速点燃市场热情。
2023年,新款M7更是凭借乾崑ADS 2.0,销量一路飙升。
央视都对其进行了点名表扬,称赛力斯和华为联合打造的问界汽车品牌,“以跨界创新重塑体验,以领先科技赢得市场”。
这不就是在暗示,问界“太子”之位已然稳固吗?
2023年11月,鸿蒙智行正式成立,赛力斯问界M5、M7为华为车BU和赛力斯开路先锋,奠定了鸿蒙智行“基业”。
2024年1月,深圳引望智能公司成立,赛力斯开启“问品牌之路,创新五界”。
赛力斯问界成为鸿蒙智行的“开国功臣”,为鸿蒙智行奠定了“太子”的地位。
北汽呢?
极狐阿尔法S HI版,技术再先进,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赛力斯问界“登基称帝”。
北汽享界S9,搭载乾崑ADS 3.0,看似不错,但上市时间较晚,只能屈居第三。
享界品牌在北汽的地位,也只能排在北奔、北京汽车之后,与极狐阿尔法HI并列“第三”。
所以说,北汽错失了什么?
错失了与华为深度合作、抓住市场机遇的大好时机。
他们过于自信,总觉得自己能掌控一切,结果却被残酷的市场狠狠地“教育”了一番。
这不禁让人想起《史记》中鸿门宴的故事。
项羽,有实力,有野心,更有机会。
但最终,他错失了击败刘邦的良机,最终失去了天下。
北汽,就像项羽,曾经离“太子”之位是那么的近,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那么,北汽真的就完全没有机会了吗?也未必。
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总是在螺旋式上升中前进。
北汽新能源,享界品牌和极狐阿尔法品牌,或许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崛起,成为北汽真正的“王者”。
但前提是,他们必须痛定思痛,深刻反思过去的失误,并积极调整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消费者也在不断变化。
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
北汽,加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