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模仿苹果?从保时米到法拉米,小米的路在何方

小米汽车被讽“法拉米”

前阵子,小米那款叫YU7的车一出来,又把设计这事给吵得沸沸扬扬的。这车被网友们调侃成“法拉米”,就因为它的外观跟法拉利的Purosangue长得太像了,简直是一场舆论风暴啊!之前还有人说SU7是保时捷的平替,现在YU7又成了法拉利的青春版,小米汽车这种对标豪车的套路看起来挺会蹭流量的,但仔细想想,反而觉得小米在造车的时候到底在想啥啊?

小米模仿苹果?从保时米到法拉米,小米的路在何方-有驾

小米新旗舰轿车外形引热议

小米YU7的争议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24年SU7刚出来的时候,它的外观就和保时捷Taycan有点像,结果大家就开始调侃说这是“保时米”。现在YU7出来了,它的溜背造型、车身比例(将近5米长,轴距3米),还有那个法拉利Purosangue差不多1.2倍的宽高比,再加上主打的“法拉利绿”颜色,怎么看怎么像法拉利的新款Purosangue。虽然小米在一些小地方做了点改动,比如用了贯穿式的尾灯、隐藏式的门把手啥的,避免了可能的法律问题,但是普通消费者一看还是会觉得特别像法拉利。这其实是一种“长得不像但感觉很像”的模仿手法,目的就是借用那些豪华车积累下来的高端形象,让消费者一下子对小米产生好感。

这个道理其实挺简单的。像保时捷、法拉利这些百年老店的设计,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市场认可度很高。SU7一开始就是模仿保时捷的风格,结果第一个月就卖了两万多辆,说明这种“豪华车平替”的思路还挺管用的。

小米模仿苹果?从保时米到法拉米,小米的路在何方-有驾

小米汽车遭外国媒体嘲讽

说到原创设计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和钱。相比之下,直接模仿那些已经做好的设计,就能省下不少研发的时间。小米从宣布造车到推出SU7,只用了三年,这个速度比传统车企平均四十二个月的时间快多了。但是呢,这么快的速度也导致它的设计看起来更像是抄来的,没有自己品牌的独特灵魂。

再说了,在一些消费者心里,豪车就等于高端,小米就利用这个想法,把价格在二十五到三十五万的YU7宣传成“五百万级别的体验”。虽然听起来很唬人,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反而让小米的品牌特色变得模糊不清。

现在啊,小米的这种模仿策略已经在引起连锁反应了。外国媒体管YU7叫Chinese Ferrari(中国法拉利),虽然嘴上调侃,但多少带点瞧不起的意思。法拉利的粉丝们还专门搞了个“Not My Purosangue”(这不是我的纯种马)的话题,意思就是说小米没有原创精神,有点讽刺的意思。最让人头疼的是,这种争论已经开始影响到整个中国汽车的形象了。

小米模仿苹果?从保时米到法拉米,小米的路在何方-有驾

跨界造车缺乏原创等于自废武功

大家都知道,像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都靠自己的“龙颜设计”、“X-Bar前脸”啥的,搞出了独特的设计风格。但小米要是模仿的话,难免会让国外的用户觉得,咱们中国汽车还在“抄作业”的阶段呢。

再说了,有调查说,老外们愿意给比亚迪汉多掏点钱,相当于给它加了10%的品牌附加值。可要是换成模仿的车型,他们就只愿意按普通国产车的价格来买了。没有原创设计的话,小米在国际市场上肯定没啥溢价空间,卖不出好价钱。

汽车圈评论说啊,小米YU7这个设计闹出的争议,其实反映的就是跨界造车企业的一个缩影。短期内,小米用“豪车平替”的策略,确实能吸引人买,热闹一阵子。但长远来看,没有原创能力的话,品牌就会变成一个空壳子,没什么真正的价值。

你看现在,别的国产品牌都在用自己的独特想法去打造汽车,这就说明啊,咱们中国汽车真正需要的是那种敢引领潮流、定义时代的精神,而不是一味地复制别人的东西。毕竟,模仿的人从来都不是什么英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