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跌落神坛?技术日产已成往事!
近日,日产宣布将在2027财年关闭日本Oppama工厂,这已是其全球产能收缩计划的一环。从350万辆削减至250万辆的目标,像一记重锤,敲响了这家老牌车企的警钟。曾经以技术傲视群雄的日产,如今为何陷入如此困境?
辉煌的"哥斯拉"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日产凭借"901计划"登顶技术巅峰。R32 Skyline GT-R横空出世,搭载RB26DETT涡轮增压发动机、ATTESA四驱系统和HICAS四轮转向,直接对标保时捷959,被车迷奉为"哥斯拉"。它不仅是赛道传奇,更是黄种人首次打造的世界级性能跑车。彼时,丰田Supra显粗犷,马自达RX-7走小众,本田NSX定位超跑,唯有日产将"黑科技"融入量产车,成为90年代全球汽车技术的引领者。
戈恩改革:技术光环褪色
世纪之交,日产深陷亏损泥潭。法国雷诺高管卡洛斯·戈恩临危受命,以"降本增效"为核心实施复兴计划。这一教科书式的转型虽挽救了日产,却也埋下隐患——技术让位于成本控制。2007年推出的GT-R R35成为技术日产后的绝唱,其前中置发动机、后置变速箱、六根驱动轴的复杂设计,一度封神"超跑杀手"。然而,当对手们纷纷换代,GT-R却坚守18年未换代,从"技术先锋"沦为"老派情怀"。
家用车困局:被时代抛弃
如今,日产产品线尽显疲态。天籁舒适却无个性,轩逸被贴上"落后"标签,奇骏三缸机遭市场冷遇。混动领域,丰田THS风生水起,日产e-Power却在中国DM-i技术面前黯然失色;纯电车型艾睿雅定价20万+,产品力却难敌国产10万级车型。销量数据残酷印证:2017年全球581万辆的巅峰,到2023年已暴跌至337万辆。
警钟已响,何去何从?
日本车企长期依赖海外市场,尤其美国。当中国成为全球大汽车市场并转向新能源,日系车集体遭遇冲击。日产的困境,是技术保守与战略迟滞的然结果。从"技术日产"到"营销日产",骨气早已消磨殆尽。若不能痛定思痛,拥抱变革,恐怕连"情怀"都将成为奢侈。关厂裁员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在新能源浪潮中找回曾经的创新灵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