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周二,午休刚准备打个盹,一个朋友的语音消息就蹦了出来,背景声吵得像菜市场,他却用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口吻说:“兄弟,中国版库里南来了!”
我还没来得及问是哪家的,就被他甩来几张现场照片。
咖啡杯差点翻了——那车的脸真有那么几分眼熟:宽厚正直的前脸、镀铬闪到你想戴墨镜,再加上对开门这种劳斯莱斯才敢玩的设定,不提名字都能让人脑子自动补全“英伦豪华”四个字。
更离谱的是它出现的速度。
8月28日宣布要造车,9月25日已经端到了发布会台上,这节奏比邻居昨天聊着养猫今天晒猫崽还狠。
而且不是糊弄人的模型,一口气把定位拉到大型SUV,还整了增程式动力、四个独立驱动电机、100度电池组,以及后轮能转24度这种夸张功能。
据说转弯半径不到5米,在这么大块头上,就是篮球场的大中锋原地转身扣篮——观众瞪眼,裁判怀疑自己是不是进错赛区。
不过我的注意力很快跑偏。
那些设计细节太抓人:方形灯配硬朗格栅,好似穿着西装的人突然掏出雪茄;侧窗粗壮镀铬饰条一路拉到底,对开的无B柱结构一推,那种空间感直接扑面而来。
我甚至在脑海里给它编好了广告片脚本——慢动作,一个乘客从里面走下来,只差风吹起外套和一句低沉旁白“尊享人生”。
内饰也够会撩,两张沙发椅带多向调节和电动推托,中间塞一个连着前排扶手的大号中央地台,看起来随时可以躺平巡视领地。
有人看到第一反应就是“抄”,毫不留情。
但如果你的客户群本来就迷恋这种豪华审美,而且市面早被某些高端品牌牢牢塑造了视觉标准,那么借鉴或者致敬未必是坏事。
当然,你得有自己的灵魂,否则只能做影子。
这几年国内新能源SUV不是未来科幻流线,就是满身LED光效,看久了免不了审美疲劳。
追觅这次反其道行之,用庄重硬朗甚至有点老派奢华去打,有点意思。
一方面满足富裕阶层对“大”的心理依赖(毕竟体型等于气场),另一方面用增程技术缓解续航焦虑,把传统豪华与新势力科技揉一起,这是在另辟战场。
发布会上还有段小插曲。
当主持人介绍后轮可24度转向时,全场吸了一口凉气,我旁边一个媒体同行忍不住嘀咕:“这玩意儿停车拐弯比五菱宏光还轻松。”
虽然是笑话,但背后的现实挺扎实——买这种尺寸SUV的人,多数时间并不是去戈壁撒野,他们更多是在城市道路掉头进地下车库。
如果这一项真如宣传般顺滑好用,它确实抓住了痛点,比单纯堆马力更接近使用者真实需求,让巨无霸变得亲民,这招挺讨巧。
时间节点也耐人寻味。
今年国内新能源竞争激烈到每天都有新闻弹出来,不少新势力因为资金链吃紧不得不收缩战线。
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敢推出旗舰级大型SUV,并搭载复杂配置,本质就是一次高风险下注。
如果赢,高利润、高溢价、高曝光统统涌进来;如果输,就是供应链和现金流双杀。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他们不仅仅是在卖车,更是在抢占公众认知,把“追觅=高端”提前植入大家脑子,即便短期销量有限,也算先占领心智阵地。
至于它究竟想做“中国版库里南”,还是打造属于自己的符号,目前官方话很少,没有公布价格,也没明确上市日期,看起来像是在观察舆论温度,根据反馈微调策略。
有经验的人知道,新车型初期是一场心理战,你选择透露多少信息、留下多少悬念,会直接影响媒体怎么写、消费者怎么聊。
在社交平台时代,一次成功的话题营销,有时候比真实销量跑得快,可以先抢叙事权再兑现承诺。
不过网络世界翻脸快,说不好哪天网友换口风,“模仿秀”三个字又挂回来,到时候压力就回来了,所以必须准备好第二波亮剑,比如试驾视频一上线,让所有质疑闭嘴,这是唯一靠谱的方法。
所以,下次你在街角看到这样一台霸气对开门的大块头,不妨停下来多瞧两眼。
不管你觉得它是在模仿还是创新,它至少重新把国产高端SUV拖回讨论桌。
而且我们已经过了只谈性价比的年代,现在谁愿意冒险押注新的审美方向,都值得关注。
我个人最期待试驾那一天,看它是不是真猛兽,还是披着豪华皮毛的大猫。
如果真如宣传所言灵活敏捷,以后市中心掉头可能会成为一种享受……嗯,就等机会亲测吧,到时候记得系好安全带,因为这扇无B柱大门,可不是每天都有机会推开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