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一降再降还是无人问津,BBA的豪华标到底被谁“击碎”了?
“杂牌电动车”,这词儿听着像玩笑,实际却冷冷落在BBA三巨头头上。往年四五十万一辆的豪华徽标,如今在新能源展厅里孤零零明晃晃,月销量居然不到千台。价格一路血降,打骨折式优惠铺满网络,却仍然难觅买主。奔驰、宝马、奥迪,这些曾让无数中国家庭心动的名字,在2025年的春天被贴上了掉队的标签。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转折与挣扎?
将时间拨回十年前,BBA几乎垄断了中高端汽车的荣誉与梦想。从城市写字楼到乡镇企业家,谁家门口要是停着一辆奔驰C级,或宝马三系,不管从里到外,都是身份的象征。那时候只要贴着那三个字母,“车主”两字自带光环。据2020年乘联会统计,BBA在燃油车市场合计占有率高达27%以上。但新能源时代的风向一变,他们却眼见着王冠一点点褪色。
来到电车赛道,最先改变的是消费者的眼光。对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电驱效率等原本不属豪华范畴的东西,中国用户突然变得格外挑剔。试想一下,花三四十万买新车,却连座椅通风、语音联控都捉襟见肘。这种“豪华感”,跟国产品牌的满配已经不一个世界。
以奔驰EQE为例,官方指导价42.8万元起,终端优惠最高竟然能做到26.8万成交。如此让利,在过去相当于半卖半送。但2024全年,这款车累计销量仅有2523台。宝马i3更惨,比同级比亚迪、小鹏都贵,但销量却连1万都守不住。奥迪e-tron直接下探到30万区间,还是落了个门庭冷落。
与BBA形成反差的,是像比亚迪、问界、理想这样的国产新势力。7月数据显示,比亚迪海豹月销突破15000辆,问界M5累计订单超过5万,理想L8智能座舱好评率高达96%。不光销量惊人,配置、智能体验都让人“眼前一亮”。空气悬架、激光雷达、四驱,很多车型已经纳入标配。普通用户坐进这些车,哪怕从未用过智能助手,也能轻松上手,“车机就是手机”成为新共识。这时再回头看奔驰、宝马的电车,只会让人觉得“时光倒流”。
去门店走访,场面更是寒酸。一位宝马销售吐槽,现在年轻人对宝马i3没啥兴趣,还不如理想L7和特斯拉Model Y吸引人。有四S店月访客不到五十人,展厅里车辆崭新但无一人触碰,售顾问只好低头刷手机消磨时间。灯光再明亮,也点燃不了消费者的心。
逼到绝路,豪华品牌只能靠一降再降试图找回面子。但价格已不是唯一痛点。BBA一度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和选装清单如今变得沉重而空洞。花高价买奔驰,却发现智能化远不如比亚迪。宝马i3甚至连电池布局都做得很“油改电”,空间表现与国产电车相比有着明显劣势。
智能化短板,已不是秘密。拿最受诟病的车机系统来说,无论奔驰、宝马还是奥迪,均有卡顿、界面混乱、语音识别能力差等问题。相比之下,理想、问界的智能语音助手随时响应,体验如同家里智能音响般自然流畅。更别提国产品牌的自动驾驶——城市导航辅助、泊车记忆都已批量上车,BBA却迟迟不敢大动作。
“电池装在油车壳子里”,这形容不是玩笑,而是很多BBA新车的真实写照。宝马iX3乃至奔驰EQC,均是传统燃油平台硬生生改造出来。这样做省了研发成本,却直接导致内部空间局促,各项电气结构也不够合理。一些车主晒出发动机舱照片,里面电线裸露、布局杂乱,哪还看得出德国精密制造的神采?以前豪华车给人的感觉是“细致入微”,现在却像临时拼凑。
技术落后也在拉低口碑。奔驰EQE曾因电机故障频频被投诉,奥迪甚至需用第三方公司协助车机系统升级。部分宝马电车竟然还沿用有刷电机,性能和耐久性都被吐槽。国产品牌在电驱控制、能耗优化、散热管理方面创新飞速,而BBA却步履蹒跚,“百年豪门”变成了转型迟缓的大船。
用户不是傻瓜。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车主晒出自己的选择理由。有人留言:“同样30万,理想L8的空间、舒适性和智能体验全面胜过宝马纯电。”还有消费者直接表示,不再为Logo买单,更注重用车体验。“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怀念的。”这是典型中国消费者心态的变化。
数据不会说谎。以2024年为例,宝马、奔驰、奥迪三巨头的纯电车型占自家总销量的比例普遍低于8%。而同期,比亚迪纯电销量占自家总销量34%,问界M5单一车型月销破万,蔚来则连续数季度交付稳定。谁在引领未来,一目了然。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BBA对“豪华”的理解还停在旧时代。皮质座椅、木纹饰板、气派的车标或许曾经代表尊贵,但今天的中国用户更看重“智能”、“舒适”和“体验”。国产品牌大量采用本土技术,针对国人需求做出定制优化,比如更人性化的语音助手、更贴心的座椅加热、丰富多彩的多场景联动。BBA则企图凭历史包袱和德国工艺撑场,结果却变得边缘。
电动化浪潮下,没有任何品牌能靠光环持续领先。奔驰、宝马、奥迪需要的不只是降价促销,更要真正迎合新世代消费者的用车观。到头来,真正决定市场走向的,是产品实力和对用户的理解。
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比燃油车时代更残酷。中国本土品牌的研发速度和产品迭代能力堪比互联网企业,BBA步伐太慢、定位太旧,反而“不敢冒险”。技术、体验失分,品牌神话也就难以自保。“杂牌化”其实是用户用脚投票后的现实反馈。如今消费者买车不止考虑品牌,更看配置、智能化、用车实际感受,心理预期早已被国产品牌重新定义。
曾经的德国三强主宰市场的日子一去不返了。如果还继续用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思路做电动车,无论打多少折都没法重塑昔日辉煌。电动化、智能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洪流,豪华标志必须在技术创新和服务体验上下更大功夫。否则,今天的“杂牌”只是开始,明天或许连最低限度的市场尊重都保不住。
综合以上种种趋势,与其一味打骨折拼价格,不如真正下苦功创新布局,把工程底蕴用在智能化等新领域。如果BBA能从头到尾梳理产品线、补足配置、加速新技术研发,依然有机会扭转局势。否则,电动车舞台终将属于那些真正懂用户、懂未来出行的新势力。(图片选自理想L8智能座舱、比亚迪海豹电动车实拍,数据来源自乘联会及厂家2024年销量报告)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