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本田这个牌子,脑子里马上就会蹦出“省心、耐用、开不坏”这几个词。
尤其是那句“买发动机送车”的玩笑话,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听得多了,大家就都信了,觉得买本田车就等于给自己的钱包上了个保险,以后肯定没啥大毛病。
可现实真的就这么美好吗?
最近有一件事,就给这个深入人心的“本田神话”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情的主角是一辆看上去还挺新的艾力绅,就是本田那款挺有名的商务车,按理说正是好用的时候,结果一检查,问题多得让人咂舌,特别是发动机漏油漏得一塌糊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辆车是一台2016款的艾力绅,2017年上的牌,到现在也就八年光景。
从外表看,停在一家规模不小的车行展厅里,白色的车身,高大的造型,显得挺有档次。
卖车的车行老板也挺“实在”,主动跟来看车的人交代了车况,说这车左边两个车门换过,车身的骨架部分呢,有点钣金修复,但保证没动过大切割。
这话听起来,好像问题不大,毕竟车在路上跑,小刮小蹭换个门也正常,只要大梁、主结构没伤着就行。
很多人听到这里可能就觉得,卖家挺诚实的,可以往下谈了。
但二手车的水,恰恰就深在这种“半真半假”的话术里。
咱们先从最核心的发动机看起。
打开引擎盖,里面乱糟糟的,落了一层灰,一看就是没怎么打理过,这倒也正常,说明车子刚收回来,还没来得及收拾。
但仔细一看,发动机最上面的那个盖子,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气门室盖,边缘湿乎乎的,全是油渍。
再凑近了瞧,固定盖子的螺丝有被拧过的痕迹。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地方之前就漏过油,而且已经修过一次了。
现在又开始漏,证明上次的维修质量不怎么样,或者说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好根治。
其实,这算是本田那台2.4L发动机的一个老毛病了,因为它的气门室盖是塑料的,时间长了,在发动机舱的高温环境下容易老化变形,密封性就差了,然后就开始往外渗油。
这虽然是个通病,但毕竟是漏油,看着就闹心,而且也说明这车确实上了年纪。
如果说上面这个漏油只是个“小感冒”,那接下来看到的,就有点像“内出血”了。
等车子被举升机升起来,看到车底盘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惊了。
发动机和变速箱连接的地方,黑乎乎、油腻腻的一大片,机油漏得非常严重,甚至把下面的护板都浸透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渗油”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漏油”。
漏油的位置很要命,很可能是发动机曲轴后油封坏了。
这个小小的油封,听起来不起眼,但要换它可是个大工程。
因为它夹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中间,必须把整个变速箱抬下来才能更换,光工时费就得好几千块钱。
这一下,问题就严重了。
而且,这个零件一般非常耐用,一台号称只跑了八万多公里的车,是极少会出现这种严重损坏的。
这就不由得让人对这车的真实使用强度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说到公里数,这又是另一个大坑。
这辆艾力绅的仪表盘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总里程是87430公里。
八年的车跑这个数,不多不少,看起来挺合理的。
但细节是骗不了人的。
拉开车门看看驾驶位,座椅边上的皮子已经磨破了,对于一台主打舒适的MPV来说,这种磨损程度可不像八万多公里该有的样子。
再低头看看脚下的刹车踏板,右边那一块,本来应该有防滑的菱形纹路,现在已经被踩得光溜溜的了。
想想看,得踩多少脚刹车,才能把一块橡胶踏板磨成这样?
这些迹象都在暗示,这车的真实里程,恐怕远不止仪表盘上显示的那么点。
最有力的证据很快就找到了。
通过查询这台车在4S店的维修保养记录,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早在三年前,也就是2021年的时候,这台车的登记公里数就已经超过了九万公里!
这简直是太离谱了。
一辆车三年前就跑了九万多公里,然后又开了三年,公里数不但没增加,反而“倒着长”,变成了八万七千多公里。
这显然是被人为修改了里程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表车”。
根据这车的用途和磨损情况来推算,它的真实里程很可能已经达到了十五万公里以上。
车贩子直接把里程数砍了一半,目的就是为了让车子看起来更新、更值钱,好卖个高价。
最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车身结构。
卖车的不是说“骨架有点钣金”吗?
检测人员扒开左侧车门框的密封胶条,仔细检查了里面的B柱和C柱,也就是车身侧面那两根主要的支撑柱。
用专业的内窥镜伸到柱子内部的空腔里看,还好,没有发现切割和焊接的痕迹,说明车身的主体结构没有被截断再重新接上,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是,这两根柱子的外层钢板,确实有大面积的钣金修复,上面刮了厚厚的一层腻子。
这就说明,当初的事故绝对不是换两个车门那么简单。
那次侧面碰撞的力度非常大,已经把车门撞得向内凹陷,连带着把坚固的B柱和C柱都给撞变形了。
虽然没有严重到需要切割更换的程度,但经过钣金敲打、拉伸、抹腻子修复过的金属结构,强度和韧性已经大打折扣,再遇到碰撞时,它的保护能力还能剩下多少,谁也说不准。
这就是一辆标准的事故车,而卖家却用“有点钣金”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一笔带过,这其中的风险,可就全留给下一任车主了。
把所有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这台本田艾力绅的真实面貌就清晰了:公里数被动了手脚,实际磨损严重;发动机有两处漏油,一处是小毛病,另一处是大问题,维修成本高昂;车身存在结构性损伤,安全性打了折扣;再加上全车遍布的划痕和底盘的托底伤,整体车况可以说是相当差了。
那位委托检测的南方车贩子,拿到这份报告后,虽然很不满意,但也并不意外。
他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拿着这份报告,作为和北方卖家砍价的有力筹码。
一台原本行情在九到十一万的车,因为这些问题,他可能会尝试把价格压到七八万,甚至更低。
他买下这台车,很可能会把漏油的地方简单处理一下,里程表保持原样,外观做个抛光打蜡,然后就以一个看似合理的价格,卖给下一个被“本田神话”和“低里程”所吸引的普通消费者。
这件事给咱们普通人提了个醒。
买二手车,千万不能只听品牌名声,也不能只信卖家的一面之词。
像本田这样的品牌,质量确实有口皆碑,但再好的车也架不住时间和高强度的使用。
尤其是面对二手车市场,我们更要多长个心眼。
价格便宜得离谱的,背后很可能有猫腻;卖家说得天花乱坠的,更要仔细验证。
花几百块钱请个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查一查维修保养记录,自己再多看看细节,这些都是避免踩坑的有效方法。
毕竟,多花点钱买贵了只是心里不舒服,要是买到一台有安全隐患的事故车,那可就关系到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了,这才是真正的不值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