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数据曝光,每3辆轻客,就有1辆是江铃

咱们平时走在街上,或者在高速上开车,肯定都见过那些方头方脑、勤勤恳恳跑运输的小货车,我们一般管它们叫“轻客”。

送快递的、拉装修材料的、做小生意的、公司当通勤班车的,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

这些车就像我们社会经济里一个个不知疲倦的细胞,默默地支撑着城市的运转。

惊人数据曝光,每3辆轻客,就有1辆是江铃-有驾

但你有没有停下来想过一个问题,这么多轻客,到底哪个牌子才是马路上的“老大”?

最近,有个说法传得挺广,说“每3辆轻客里,就有1辆是江铃的”。

这话听着有点夸张,毕竟现在造车的品牌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真有谁能做到这么厉害的程度吗?

这究竟是厂家自己吹的牛,还是实打实的市场真相?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个明白。

要想知道一个品牌到底行不行,光听广告肯定不行,得看真凭实据。

前不久,行业里发布了一份挺有分量的报告,叫《中国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

这东西不是闹着玩的,它会从很多方面去给汽车品牌打分,看看谁在老百姓心里的分量最重。

惊人数据曝光,每3辆轻客,就有1辆是江铃-有驾

结果一出来,在轻客这个领域,江铃汽车直接拿了个第一,得分还挺高。

这就像班里考试,江铃不光是总分第一名,而且好几门功课都是拔尖的。

报告里有几个数字特别有意思,也特别能说明问题。

第一个是“网络正面信息占比”,江铃这个数字高达99.60%。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你在网上找一圈,一百条关于江铃轻客的信息里,几乎找不到一条是骂它的,全是说它好的。

在今天这个谁都能上网发个帖、吐个槽的年代,能做到这一点,简直是不可思议,这背后得是多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多好的服务才能撑得住啊。

光有人说好还不够,还得看大家是不是真的愿意掏钱买。

惊人数据曝光,每3辆轻客,就有1辆是江铃-有驾

数据也给出了答案,就在今年第二季度,江铃轻客一个季度就卖掉了两万四千多辆。

这个数字放在整个轻客市场里,是绝对的头部水平。

你想想,一辆轻客好几万甚至十几万,买它的人大多是靠它吃饭的生意人,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这么多人选择江铃,说明在大家心里,江铃的车就是“靠谱”、“耐用”、“能赚钱”的代名词。

所以,当口碑和销量这两个硬指标都摆在面前时,“每3天轻客就有1辆是江铃”这个说法,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市场现实的一个真实描述。

当然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江铃能有今天这个地位,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这背后是长达六十年的功夫。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这家企业就一头扎进了商用车这个行当,几十年如一日,就琢磨怎么把车造得更结实、更能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铃很早就跟世界汽车巨头福特合作,把福特旗下那款享誉全球的传奇车型“全顺”带到了中国。

惊人数据曝光,每3辆轻客,就有1辆是江铃-有驾

这步棋走得非常高明,相当于直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但江铃没有停留在简单地照搬,而是花了大力气,根据咱们中国的路况、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对全顺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改进和升级。

从最早大家熟悉的经典全顺,到后来空间更大、更舒适的新世代全顺,再到现在为了满足不同需求而推出的福顺、特顺等一系列车型,江铃福特轻客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六十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是超过120万的中国车主。

这120万可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他们是120万个最懂车的“产品经理”。

物流公司的司机大哥会告诉你,这车一天跑几百公里,发动机从没掉过链子;装修队的包工头会告诉你,这车空间大,装工具、拉材料特别方便;做生鲜配送的小老板会告诉你,这车省油,跑一趟下来成本比别的车低不少。

正是这千千万万用户的真实反馈,推动着江铃不断进步。

惊人数据曝光,每3辆轻客,就有1辆是江铃-有驾

所以我们能看到,江铃轻客几乎拿遍了行业里所有的大奖,从“物流推荐用车”到疫情期间立下汗马功劳的“战疫第一车”,它的好口碑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是渗透在各行各业里的。

这份深厚的底蕴,是那些刚入行的新品牌很难在短时间内追赶的。

不过,光是守着过去的功劳簿肯定不行,现在的汽车市场,变化太快了。

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新能源。

大家都能感觉到,路上的绿牌车越来越多了。

对于商用车来说,搞新能源的意义可能比家用车更大。

你想啊,对于一个靠车运营的老板来说,油费、电费就是成本,能省一点就是多赚一点。

所以,谁能造出好用又省钱的新能源商用车,谁就能抓住未来。

惊人数据曝光,每3辆轻客,就有1辆是江铃-有驾

在这方面,江铃这个“老师傅”一点也不保守,反而冲得特别猛。

它没有搞那种简单的“油改电”,就是把发动机掏出来换上电池电机,而是下定决心,专门为新能源车开发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去年,江铃就推出了像江铃E福顺、E顺达这样的全新产品,布局非常全面,纯电的、增程的(就是能烧油发电,没有里程焦虑的)都有,轻客、轻卡、皮卡各种车型也一应俱全。

市场的反应非常热烈,今年上半年,江铃的新能源业务增长超过了百分之一百三十,这说明它的新能源车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到实际运营中,并且很多老客户用得好,还会继续采购。

一个有六十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不仅没有在时代的浪潮中落伍,反而成了转型的领头羊,这份眼光和魄力确实不简单。

所以说到底,江铃的成功其实没什么神秘的,就是把最朴素的道理做到了极致。

一方面是专注,六十年就干一件事,把轻客这个产品琢磨透了,做精了。

另一方面是与时俱进,市场需要什么,它就去研发什么,从不固步自封。

当然,未来的路也充满了挑战,毕竟中国的汽车市场太“卷”了,看到商用车这块蛋糕,越来越多的新玩家想进来分一杯羹,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

同时,技术更新换代也快,怎么能一直保持领先,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从一个甲子的耕耘到今天的市场地位,再到对未来的清晰布局,江铃的故事,确实给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真真正正服务好用户,时间终究会给出最好的回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