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国汽车巨头掏出13亿真金白银,只为换取一家中国智驾公司3%的股权时,这场交易早已超出普通财务投资的范畴。奔驰此次入股吉利系背景的千里科技,揭示出智能驾驶赛道正从技术竞赛升级为生态联盟的争夺战。
事件复盘:从力帆破产到奔驰入局的"三级跳"
千里科技的前身力帆股份曾是中国首家民营乘用车上市公司,2020年破产重组时被吉利接盘。吉利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资本运作:先注入新能源整车业务维持造血能力,2024年引入旷视科技AI技术团队,2025年2月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聚焦智能驾驶。
这次奔驰以13.39亿元收购3%股权的交易,本质是力帆控股为偿还债务进行的被动减持。但奔驰选择接盘的时机耐人寻味——此时千里科技已完成从破产车企到智能驾驶平台的蜕变,其合资公司千里智驾刚发布L2+级方案,并宣布6个月内推出L3级产品。
战略解码:奔驰为何选择"吉利系"智驾公司?
奔驰的13亿支出背后藏着三重算计。技术层面,千里智驾1.0方案可填补奔驰L3级研发中的场景数据缺口;市场层面,通过吉利渠道能快速获取中国复杂路况测试数据;风险层面,3%持股既能参与技术协同,又避免重蹈与宝马自动驾驶合作失败的覆辙。
值得注意的是,奔驰2025年"全面电动化"战略正遭遇瓶颈。其自研的Drive Pilot系统在欧洲获批L3级,但在中国落地需要本土化适配。此时选择与拥有吉利、旷视双重技术基因的千里科技合作,堪称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暗线博弈:中外车企技术合作模式之变
这次合作打破了传统"市场换技术"的合资逻辑。千里智驾合资公司中,吉利/旷视持股60%掌握主导权,原华为车BU总裁王军担任联席总裁负责技术路线。奔驰仅作为财务投资者入股上市公司主体,这种架构既满足外资持股限制,又确保中方掌控核心技术。
这种变化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形成有趣对照。当欧洲试图筑起贸易壁垒时,其车企却不得不通过股权投资获取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奔驰用13亿买到的不仅是股权,更是参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的门票。
行业影响:智能驾驶赛道进入"合纵连横"时代
奔驰的入局将加速行业洗牌。二线车企可能效仿小鹏-大众模式寻求科技公司赋能;外资车企在华研发投入将从自建中心转向股权投资;更激烈的将是标准制定权争夺——千里科技已宣布2026年推出L4方案,这种迭代速度正在重塑游戏规则。
但最大变量在于吉利体系内部平衡。当极氪、路特斯与奔驰形成市场竞争时,千里智驾的技术共享机制将面临考验。这也是奔驰只持股3%的深层顾虑——既要借力中国技术,又要防范培养出竞争对手。
终极拷问:13亿买的是门票还是船票?
这笔交易短期看是技术接口的采购,奔驰获得中国智驾数据的接入权限;长期则关乎生存船票,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没有哪家车企能独自完成全栈研发。王军"6个月发布L3方案"的承诺,将成为检验合作成色的首个试金石。
当传统豪华车品牌开始向中国新势力购买技术入场券时,汽车工业的权力转移已悄然发生。奔驰的13亿,或许正是这种转变最昂贵的注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