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S9不玩纯电了,改用增程,但没降格,反而更狠了。400公里纯电,1500公里综合,加92号油就能跑,电池还比竞品小三分之一。
说实话,这事听着挺惊讶。去年还在宣传纯电,这回直接改政策,变成了其实增程更牛。为什么会这样?我琢磨了几秒,也就两点。
第一,纯电续航多年来一直是个心头刺。你老一代的纯电车型在续航这块,基本都在300到350公里区间。用户一旦出远门,烦死了。虽然说快充快到飞起,但真正出远门,那种等半小时,再糊一口粥的感觉,谁喜欢?而且,纯电车的电池,那但是真的大块头,占空间,重量也重。某些竞品纯电车,电池容量都在100kWh左右。按官方数据,百公里耗电能到20kWh?没错,但实际用下来,耗得比官方高,大概22-23kWh。不要忘了这还没有满载,也没有空调。
这就带来了问题——续航和成本。你要想让普通家庭用车无忧,不能总担心开到再也没电。那怎么办?只能继续往电池上堆,容量越大越好,问题来了——贵,笨,又重。某些纯电车的电池成本,估算得差不多占了车价的30%。而且,电池消耗快,最后的保值率也打折。你知道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大概40%的二手纯电车是在三年内贬值不少,原因之一就是电池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智己LS9本来宣传纯电版本这么吸引人。有过朋友开过类似的纯电新车,抱怨续航不够,特别在城市外出,心里总悬着。技术渐渐成熟,快充网络铺开,纯电车的长途问题似乎能逐步解决——但原始痛点还是在那里:你买车,买的其实就是个站点+豪华电池包。
再想一下供应链。这块电池料,可是温度很高的宝贝。某厂家,曾说过:你的电池出了问题,就是一场地震。为了降成本,很多车企都在压缩电池采购,甚至用假料或低质料拼凑(这个说多了,明天有时间细说),但这些都带来隐患。尤其是在国内,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还在争高续航、快充,但又怕成本拉高。这心里,真是两难。于是,变增程,也就顺理成章。
我跟朋友聊天,他开一辆纯电SUV,说:开到远郊,心里还是不踏实。我笑了:那你怎么不换个插电混?像智己那样,动不动就1500公里一圈,心里就踏实多了。增程车的核心魅力就在这里:两个技术体系结合,既摆脱续航焦虑,还不用纠结电池爆炸风险。
也有人问我:这样会不会让车变得复杂,维修成本提高?我自己也犹豫过。相较以前纯电单一的电控,增程版多了一个发动机+发电机组,确实多了一层油路和机械结构。这意味着,维修工可能要多学些东西。但另一方面,一些细节我也想过——
发动机在增程中承担的角色,实际上不像传统车那样负担满载,只在电池电能耗尽时启动,平常用的还是电机驱动。这就意味着,发动机其实只是帮续命,而且,发电机组的效率可以调节,把油耗控制得比我想象中还低——尤其是在城市中慢慢开,起步、等待,其实挺省油的。估算上,百公里油耗可能会接近5升?我猜测,没细想过,还是个粗算。
而且,干脆说,省心才是硬道理。有人会说:增程系统会不会变得更重?是的,车的重量会稍微增加,但比起一块巨大电池,微不足道。而且,智己LS9的电池容量,也只是300多千瓦时,比某些纯电的100kWh电池小三分之一多点。你试想:电池容量大,意味着空间占用多么惊人呀。
但问题来了,电池越小,续航是不是就越差?是的,但问题在哪?还记得刚才说的,用能效率这事儿。容量小的电池意味着用料少,成本降,甚至造价也低点。就像你买苹果手机,不一定越大越好,手感才重要——续航也是个要素。
智己LS9用增程,不是为了抄袭别家的套路,而是一种折中的办法。价格可能会更实惠,安全性可能更高。你纯电的电池满载点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增程版本借助燃油,能在多复杂的路况下跑,尤其是在国内大大小小的乡村,很适用。
但,这还剩一些悬念。大家都不喜欢油车,油疲劳这事怎么看?的变动会不会让用油成本翻倍上升?这个问题我没太多确切数据,只能说:那天又涨了几%,但没涨到让人抓狂的地步。而且,提到油还挺有趣的——加92号油,估摸着,最一般的家庭每日通勤,油费一年也就几千块钱(这只是个粗略心算),但省心的感觉,是别的纯电车型无法替代的。
很多时候我在想,未来的车,可能还是像智己这样,不只是单一方案。有人笑我:你这是在幻想吧。也可能。主要的问题还是——你会选择这个方案吗?还是觉得纯电续航还不够,或者在用不用油的问题上,又在纠结?我急忙跳过这个问题,毕竟,每个人的偏好不同。
说到我觉得这个事还得看用户惯。有人接受增程是未来,有人坚持纯电才真香。我更关心的是:这些技术变革,真的能让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或者只是制造更多的选择?突然发现,生活就像一辆车,永远在调整,调整——特别是技术。
你说,像智己LS9这种,增程路线还能走多久?有人会问。这个嘛,估算下来,三五年内,增程很可能会成为主流。毕竟,充电桩铺开不完,还在不让长途为难。我觉得,未来或许会出现一种多能源组合的车——既有纯电,也有增程,甚至还可能加入氢能源。那样,才算是真正的全能选手。
但我还要问你一句,你认为燃油车还能坚持多久?这问题总在脑海里反复琢磨。不用急,反正车就在那儿开着,未来会什么样,我还在看。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