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亚迪汉EV 2026款的续航电池容量缩水了不少——从之前的72度电掉到了67度电,整整少了5度电。但奇怪的是,官方给出的续航里程竟然比以前还增加了,这操作让我真懵圈。电池容量变少了,续航怎么还能提升?这波减配的味道有点浓啊,不禁让我好奇,这背后到底是咋回事。
之前看网上不少人骂这波减配,直言少烧5度电容量还美其名曰增配,真是自毁品牌,甚至有网友说这质量越来越走下坡路了。我倒是觉得,光从数字上看这事确实让人难以信服,但其实这背后的细节不少,咱别急着下结论。
我就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新版汉EV换装了新一代电机和电控系统,传言这次电机性能更好,能耗更低。这就好比你换了个燃油车的涡轮增压系统,虽然油箱小了,但动力更高效,油耗自然能降。电机的转速越高,电耗就越低,这话虽然有点笼统,但总体意思没错。比亚迪一直搞的电控升级和轻量化改进,包括车身减重、空气动力学优化等等,综合起来能轻松把能耗下降10%以上,按说是有可能的。
有人好奇,为什么不直接把电池容量保持住还续航更长呢?我猜测(样本少,没深入数据)大概率是出于成本平衡,毕竟电池这块钱真没法省太多,但改电机和软件成本相对低一些,而且还顺带增强驾驶体验和续航,算是折中方案。你说想想,一辆新车如果依旧顶着72度电池,不降价还猛增续航,同行肯定要炸锅。像我朋友开的元PLUS,电池才60.48度电,但官方续航510公里,不远跑的确实够用。
聊聊供应链:你得理解,电池原材料涨价不是闹着玩的,尤其现在锂、钴这些材料价格就不稳。拿一块72度电的电池来说,里面那堆材料成本几万块钱已经很迷了,这电池容量降了,相当于成本直接被压一压。比亚迪估计也不想拿自己成本多烧给消费者,尤其现在车市不景气,价格压力大。弄个轻一些容量的小电池,还用高效电机和轻量车体补回来,短期看很合理。
不过我一开始很反感这波减电池容量,感觉像小聪明,实际上伤了品牌信任。毕竟消费者一看容量变少了,感觉就是被坑了。但细细一琢磨,人家并没单纯降电量来节约,而是给你换了更高效率的硬件和软件,作为车主我才不至于太死板地看这个度数。你平常加电都是按照公里数计费,容量真实用起来得看续航才重要。
不过有趣的是,市场上还有家竞争对手直接标75度电池容量,跑了750公里续航,数据更猛,量产车型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比亚迪这边估计也不能光靠真续航,不得不在宣传时玩点数字游戏。这段先按下不表。实话说,这能不能算虚标,其实我也没细想过,毕竟大家都差不多,谁都没法完全公开所有算法。
我跟之前卖比亚迪的销售聊过,他跟我笑说:你别太纠结电池度数,买车还得看整体表现,续航数据都带点水份,差的就是好用不好用。说的实在我心里有点安慰,但也感受到数字战背后车企压力山大。
说到这,我又要跑题了——我上周帮邻居修他的丰田卡罗拉,电池容量也只有大约40多度,日常用足够,续航稳定但也没啥惊喜。供你们参考,真正日常用车得看车的综合设计,不只是电池数字。没准哪天比亚迪再搞个刀片电池2.0,容量更少但续航翻倍呢(这是我没细琢磨过的大胆猜测,别拿我当权威)。
对比现有车型,汉EV的这次升级明显带来了中长跑续航的保障,但我依然怀疑普通用户能不能直观看到明显差异。毕竟我对那几度电的缩水心理抗拒挺强烈的,谁也不愿意掏钱买个看起来缩水的配置,虽然本质性能没降反升。
汽车电池容量缩水但续航更强,这不就像买了个容量更小但能用更久的手机电池一样,挺神奇吧?配套的电机+电控+轻量化三板斧打出来的成绩单,还真得靠比亚迪做功课去讲清楚,不然车主真的只能表面上看数据,心里犯嘀咕。
最后我想问问你们,大家买电动车的时候,还是更在意电池容量,还是续航表现?还是说你们更信赖实际开起来的使用感受,而不是官方吹的什么参数?这才是最关键的,毕竟没人开车是看电池多少度的,不是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