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通码头,一艘巨型滚装船正装载着2000辆比亚迪海鸥驶向墨西哥,船舷上“EXPORT NO.3080000”的电子屏闪烁——这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第308万辆汽车。
海风咸涩,码头上堆满集装箱,一辆辆崭新的奇瑞瑞虎7、比亚迪宋PLUS和长安深蓝SL03正被机械臂精准抓取装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
在这张全球化的成绩单上,比亚迪、奇瑞、长安组成的“新三强”格局浮出水面:奇瑞以54.8万辆守擂冠军,比亚迪47.2万辆增速130%紧追其后,长安29.9万辆稳居前列。
01 数据背后的攻守战:比亚迪奇瑞长安的“三国杀”
奇瑞依然占据出口总量榜首,54.8万辆的出口量占中国总出口量的17.8%,平均每29秒就有一辆奇瑞驶向海外。这家深耕海外23年的车企,已在全球织就1075家经销商、2541个网点的庞大网络。
奇瑞的护城河是新兴市场。在波兰街头,瑞虎7成为网约车主力;叙利亚战火中修复的街道上,奇瑞仍是最常见的汽车品牌。俄罗斯市场暴跌62%的冲击下,奇瑞依然稳住阵脚,靠的正是这张遍布120国的销售网络。
比亚迪的爆发式增长则改写规则。47.2万辆的出口量,同比130%的增速,让比亚迪跃居单一品牌出口冠军。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在欧洲的突进:4月在欧销量7231辆,首次超越特斯拉;西班牙市场单月销量达到特斯拉的3倍。
比亚迪的“核武器”是技术本地化。匈牙利布达佩斯新设立的欧洲总部内,200名工程师正针对欧洲路况优化底盘调校;7月1日,巴西工厂首车下线,生产线上的工人正为南美市场定制防腐蚀涂层。
长安则凭借央企重组迎来新机遇。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挂牌成立,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第100家央企。29.9万辆的出口量同比增长5.1%,埃及和印尼工厂相继投产,全球渠道突破1.4万个网点。
在泰国曼谷码头,长安启源Q07正从刚投产的工厂驶向东南亚家庭;而埃及开罗街头,悬挂长安标志的出租车正成为新风景。
02 新能源破局:插混车型成出口新核武
中国汽车出口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激增75.2%,占总出口量的34.4%。其中最具颠覆性的是插电混动车型——出口39万辆,增速高达210%,远超纯电动车型40.2%的增速。
技术专利构筑了护城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中国掌握全球68%的插混技术专利,涵盖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等核心领域。
比亚迪DM-i技术在中东50℃高温下续航零衰减;吉利雷神AI电混系统在德国黑森林实测百公里油耗仅2.49L。
市场验证了技术优势。在澳大利亚珀斯,建筑商人马克放弃丰田RAV4混动版,选择便宜30%的比亚迪宋PLUS DM-i;泰国曼谷出租车公司批量采购吉利银河A7,只因雷神混动系统比日系车更适应拥堵路况。
欧洲政策转向带来机遇。德国将插混纳入环保车补贴范围后,上汽MG3混动版在柏林降价15%,当月销量激增40%;长城山海炮Hi4-T混动皮卡登陆澳洲后,斩获年度最佳皮卡提名。
03 市场重构:俄罗斯退场,中东土豪接棒
出口版图正经历剧烈洗牌。俄罗斯市场暴跌62%,从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市场跌落至第五位。取而代之的是墨西哥市场——上半年出口量超28万辆,同比增长24%,奇瑞、比亚迪在此展开巷战。
中东成为新财富之地。在阿联酋迪拜购物中心,比亚迪旗舰店与LV毗邻;沙特婚礼车队中,比亚迪汉取代雷克萨斯成为新宠。上半年中国对阿联酋出口激增61%,沙漠中每3辆电动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
欧洲市场突破品牌天花板。比亚迪SHARK皮卡登陆挪威首周斩获2000订单;极氪009在香港拿下高端MPV销冠,售价超80万港元仍一车难求。
04 本地化深水区:从卖车到建厂的战略升维
应对欧盟35.3%关税大棒,中国车企祭出三招破局:
- 长城匈牙利工厂年产能15万辆,零关税直供欧盟
- 比亚迪泰国工厂认证体系成为东盟准绳
- 上汽MG3混动版主动降价15%,抢夺丰田市场份额
产能出海加速推进。小鹏在印尼完成首辆本地化生产X9交付;长安在巴西、埃及等9地布局生产基地;比亚迪则组建自有滚装船队,被业界称为“航母舰队”。
研发本地化成为胜负手。比亚迪欧洲研发中心正针对北欧极寒天气开发电池保温系统;奇瑞马来西亚智能汽车工业园将实现右舵车型本地研发。
当长安工程师在埃及工厂调试生产线,当比亚迪滚装船驶过苏伊士运河,当奇瑞的右舵车驶上马来西亚雨林公路,这场出海的本质已超越贸易——它是中国制造业从技术标准到文化认同的全球输出。
墨西哥城街头,悬挂比亚迪车标的网约车已占三成份额;布达佩斯街头,当地青年在比亚迪欧洲总部外自拍打卡。
瑞银预测2030年中国车将占全球33%份额的蓝图正在加速落地。当德国工程师拆解极氪猎装车,当沙特王子放弃雷克萨斯选择仰望U8,这场百年汽车权力的游戏,中国正从参与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