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途锐或成绝唱,经典SUV难逃淘汰,换代车型可能望

最近,在咱们这些关心汽车的朋友圈里,有个话题传得沸沸扬扬,那就是关于大众途锐这款车。

有消息说,这款曾经被很多人看作是大众品牌“天花板”的旗舰SUV,可能就要停产了,而且很可能不会再有下一代车型来接班。

这个消息一出来,让不少懂车的人都觉得有些惋惜和感慨。

大众途锐或成绝唱,经典SUV难逃淘汰,换代车型可能望-有驾

一台好好的车,怎么就走到了可能要告别市场的地步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事,把其中的来龙去脉给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知道大众途锐到底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很多人可能对它不太熟,或者印象还停留在“这是一台很贵的大众车”。

这个印象没错,但只说对了一半。

途锐的“贵”,是有它的道理的。

它可不是我们平时在马路上看到的大众朗逸、帕萨特那样,简单地把车造大、配置堆高就完事了。

它的出身,用现在流行的话说,那是相当“硬核”的。

它和保时捷卡宴、奥迪Q7,甚至是更高级别的宾利添越、兰博基尼Urus,都诞生于同一个平台,也就是大众集团的MLB Evo纵置发动机平台。

这个平台就决定了它的“基因”不一般,它天生就有着豪华车的身板和底子。

简单来说,就是它的骨架、悬挂结构、动力总成布局,都是和那些售价上百万的豪车看齐的。

大众途锐或成绝唱,经典SUV难逃淘汰,换代车型可能望-有驾

所以,途锐常常被懂它的人称作是“穿着朴素的贵族”,它的内在实力和机械素质,是实打实地摆在那里的。

它能带着你去翻山越岭,也能在城市里提供非常高级的行驶质感,早年间甚至有过拉着一架波音747大飞机在跑道上行走的惊人举动,足以证明它的强大。

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一台内在如此强大、血统如此高贵的车,却挂着一个我们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大众“VW”车标。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大众就是一个亲民的、家用的品牌,是捷达、是桑塔纳、是帕萨特。

当他们看到一台挂着大众标的SUV,价格却要卖到五六十万甚至更高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难以接受:“花这么多钱买个大众?是不是有点想不开?” 这就是途锐面临的第一个困境:品牌形象支撑不起它的高昂售价。

在咱们国内的市场环境里,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还承载着很强的社交属性。

在同等价位下,消费者往往会倾向于选择一个品牌辨识度更高、更能彰显身份的品牌,比如宝马X5或者奥迪Q7。

开一台宝马出门,你不需要向别人解释它为什么好;但开一台途锐,你可能得费一番口舌,从平台讲到技术,才能让别人明白它的价值所在。

这种“需要解释的豪华”,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显然是不占优势的。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真正懂车、欣赏途锐内在品质的人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又面临着预算不足的问题。

大众途锐或成绝唱,经典SUV难逃淘汰,换代车型可能望-有驾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买得起它的人,往往看不上它的品牌;而看得上它内在的人,又往往买不起。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定位,就像当年的大众辉腾一样,虽然是百万级的豪车,但因为长得太像帕萨特,最终也只能黯然离场。

途锐的命运,和它的这位“老大哥”辉腾,可以说是惊人地相似。

如果说品牌定位是途锐的“先天不足”,那么来自大众内部的“兄弟”车型——途昂的出现,则可以说是给了途锐沉重的一击。

途昂这款车,是上汽大众专门针对中国市场需求打造的一款产品。

它非常精准地抓住了中国消费者最在意的几个点:第一是“大”,车身尺寸超过五米,看起来非常魁梧霸气,气场十足;第二是空间,七座布局能满足多人口家庭的出行需求;第三是价格,起售价只有途рей的一半左右。

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这样一幅有趣的景象。

一个是血统纯正、注重内在驾驶感受和机械品质的“欧洲骑士”途锐,另一个是专门为市场喜好量身定做、主打大空间和性价比的“特供选手”途昂。

结果呢?

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包做出了选择。

从销量数据上看,途昂在国内市场每个月都能轻松卖出几千台,而途锐的月销量则常常只有几百台,两者相差了十倍以上。

这并不是说消费者不懂车,而是说明在大多数家庭用户的实际需求面前,途锐所坚持的那些“内在美”,比如更高级的底盘、更优秀的操控性,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大众途锐或成绝唱,经典SUV难逃淘汰,换代车型可能望-有驾

大家更关心的是,这台车看起来够不够气派,能不能舒舒服服地装下一家老小。

途昂用更低的价格,满足了这些最核心、最表层的需求,自然就在市场竞争中占尽了上风。

从商业角度看,途昂无疑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但它的成功,也加速挤压了途锐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

最后,压垮途锐的,还有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现在是什么时代?

是新能源的时代,是电动化的时代。

大众集团正在将全部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以ID.系列为代表的电动车战略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为一个销量不高、利润有限、而且生产成本高昂的传统燃油车平台投入资源,显然是不划算的。

尤其是像途锐这样诞生于豪华平台的车型,它的研发和制造成本远高于普通车型,在集团全面转向电动的战略下,被逐渐边缘化甚至放弃,也是一个符合商业逻辑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国内高端SUV市场的竞争环境也早已今非昔比。

除了传统的宝马、奔驰、奥迪,像理想、蔚来这样的国产品牌新势力也强势崛起。

它们用全新的思路来定义豪华,比如超大的中控屏幕、智能化的语音交互、舒适的“冰箱彩电大沙发”以及不断迭代升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这些新体验,恰恰是途锐这种传统德系车所欠缺的。

当市场上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科技感和智能化体验时,途锐这种坚守传统机械素质的“老派”选手,就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它的落寞,不仅仅是一台车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在技术浪潮和消费观念的剧烈变革下,即使是再优秀的产品,如果不能顺应潮流,也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