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6 日,日本枥木县的日产工厂生产线缓缓停摆,最后一台 R35 GT-R 的引擎盖被缓缓合上。这台银色的 NISMO 版本引擎室内,专属铭牌上 "48000" 的数字格外刺眼 —— 它不仅是 18 年生产周期的终点,更标志着燃油性能车黄金时代的谢幕。当 "东瀛战神" 的传奇正式画上句号,车迷们终于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属于机械狂想的年代,真的要结束了。
2007 年,当第一代 R35 GT-R 以 3.8T V6 双涡轮发动机的怒吼震撼登场时,没人能想到这款起售价仅 7 万美元的日系跑车,会成为欧洲超跑的噩梦。最初 486 马力的输出看似保守,但 VR38DETT 发动机蕴藏的潜力却深不可测 —— 经过工程师的持续打磨,最终版 NISMO 车型已能爆发出 600 马力,百公里加速定格在 2.8 秒,极速突破 315km/h。
真正让 "战神" 之名响彻江湖的,是它在纽伯格林北环赛道的封神表现。2013 年,Michael Krumm 驾驶 GT-R NISMO 以 7 分 08 秒 68 的成绩刷新纪录,把一众售价超 300 万的欧洲超跑甩在身后。更可怕的是,这台搭载 ATTESA E-TS 四驱系统的猛兽,能让普通驾驶者也轻松驾驭极限,正如日产宣传语所说:"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皆可畅享激情"。从《速度与激情》的银幕狂飙到街头巷尾的改装狂欢,R35 用 18 年证明:性能从不只属于少数人。
战神的谢幕早已埋下伏笔。随着欧盟 68 分贝噪音标准、美国 2025 年排放法规的实施,GT-R 在欧美市场陆续停售。中国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国六排放升级加上小众定位,让这款 "平民超跑" 的年销量不足千台。某平行进口商老板无奈表示:"最后一批 T-Spec 版库存,卖一台亏一台,这就是燃油性能车的末路"。
而日产的战略转型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最新规划,日产将在 2027 年前投放 10 款新能源车,东风日产未来 3 年还将投入 100 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当企业资源向 ARIYA、N7 等电动车型倾斜,GT-R 的研发经费被缩减到 "连轮胎都要复用" 就不足为奇了。颇具象征意义的是,就在 GT-R 官宣停产次日,小米 SU7 Ultra 以 1.98 秒破百的成绩刷屏,东风日产官微那句 "十二年前是我,十二年后是你" 的致敬,道尽了时代更迭的无奈。
为纪念这一传奇,日产推出的 2025 最终版 GT-R 堪称收藏级珍品。限量 1500 台的车型中,300 台 NISMO 版本售价高达 148.3 万人民币,引擎室专属铭牌、定制皮革内饰的细节,都在诉说着最后的倔强。市场立刻给出反应,2024 年限量版 T-Spec 价格已暴涨 15%,有车商直言 "囤 10 台比炒房还稳"。
但车迷更关心的是未来 —— 下一代 R36 能否延续传奇?根据日产北美高管透露,R36 将采用 3.0T V6 + 固态电池混动系统,计划 2030 年前发布。这个妥协方案源于残酷现实:纯电原型车在纽北 "全速跑完一圈即需充电",完全背离 GT-R 精神。尽管 113 公里纯电续航能满足日常代步,但当战神失去声浪,还能被称为战神吗?某论坛热帖的疑问戳中要害:"没有 VR38DETT 的咆哮,再快也是电动玩具"。
从机械狂想的巅峰到电动浪潮的转角,R35 GT-R 的停产不仅是一款车的落幕,更是一个时代的告别。18 年间,4.8 万台的产量或许不算惊人,但它教会我们:性能不必仰望星空,平民也能触碰极限。当下一代混动战神呼啸而至时,我们怀念的究竟是那台 3.8T 发动机的怒吼,还是那个燃油车肆意狂奔的黄金年代?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个车迷珍藏的钥匙扣里,藏在纽北赛道的每一段沥青中,藏在 "战神永不落幕" 的信仰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