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

37万元、7座、插混MPV,比亚迪M9来了!但等等——它真是“新车”吗?

就在几天前,一款挂着“M9”标的新车在墨西哥发布,售价约合人民币37万元,搭载1.5T插混系统,纯电续航95公里。乍一听,这不就是比亚迪又一款冲击高端MPV市场的力作?可我盯着官图看了三遍,越看越觉得眼熟——这不是咱们国内刚上市的比亚迪夏吗?

没错,比亚迪M9其实就是比亚迪夏的出口版,只是换了个名字,面向墨西哥市场。懂车帝的报道写得明明白白,连尺寸、动力、配置都一模一样。所以,这波操作与其说是“发布新车”,不如说是比亚迪全球化命名策略的一次落地尝试。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换标车”凭什么卖37万?它到底值不值?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外观:熟悉的味道,国际范儿的细节

第一眼看到比亚迪M9,我脑子里蹦出两个字:“套娃”。前脸那个大尺寸进气格栅,配上矩阵式镀铬装饰,和比亚迪夏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侧的通风口设计也原样保留,视觉上确实够大气,尤其是那种“商务范儿”扑面而来。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但细看之下,M9还是做了些小心思。比如尾灯下方那个“BYD”英文标识,不再是夏的“夏”字LOGO,而是全球统一的字母标——这显然是为了品牌识别度考虑。毕竟,墨西哥老铁们可不认识“夏”字。

配色也挺有意思,亚特兰蒂斯灰、黑曜石黑、白雪公主——光听名字就很有国际范儿。尤其是“白雪公主”,听起来像是童话里的颜色,实际是种珠光白,阳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很适合家庭用户。不过我好奇的是,这种高光车漆在墨西哥那种多尘的环境下,是不是得三天一洗?

车身尺寸没变,5145mm的车长,3045mm的轴距,妥妥的中大型MPV。这种车开在路上,存在感极强。但问题也来了:这么大的车,在墨西哥那种狭窄的老城区街道,停车是不是得靠“上帝视角”?我估计车主得练就一手“贴边神技”。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内饰:环抱式座舱,但方向盘LOGO变了

坐进车内,环抱式座舱的设计语言依然熟悉。悬浮式中控屏、手机无线充电、常规门把手……该有的都有。不过最明显的区别是,方向盘上的“夏”字LOGO换成了“BYD”。这看似是个小改动,实则意义不小——说明比亚迪在刻意强化“BYD”这个全球品牌,而不是依赖中文命名。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内饰配色提供深蓝色和浅褐色两种选择。深蓝偏商务,稳重;浅褐更温馨,适合家用。我个人更喜欢浅褐,搭配木纹饰板,有种北欧风的简约感。不过这种浅色内饰,时间一长,耐脏性如何?家里有娃的车主可能得常备车载吸尘器。

我特别想吐槽的是那个18英寸轮毂。这么大一台车,配18寸轮毂,视觉上有点“脚小身子大”。虽然能降低风阻、提升舒适性,但总感觉气势上差了点。要是能给个19或20寸的选装包,估计会更协调。

动力:第五代DM技术,但纯电续航有点“紧巴巴”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这才是重点。比亚迪M9搭载的是第五代DM插混系统,1.5T发动机+电机,系统综合功率315千瓦(发动机115千瓦+电机200千瓦)。这个数据在同级里算不错,尤其是电机功率,起步推背感应该挺强。

但NEDC纯电续航只有95公里,这就有点尴尬了。对比国内夏的100公里(20.39kWh电池),几乎没差。而高配版夏有180公里续航,M9却没给。要知道,墨西哥城的堵车可是出了名的,95公里纯电,可能一个上下班来回就没了。

为什么只给小电池? 我猜有两个原因:一是成本控制,37万人民币在当地算高价,再加电池成本,价格更难打;二是当地充电设施可能不完善,纯电用得少,不如多烧油。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但问题来了:插混车的核心优势不就是“可油可电”吗?如果纯电太短,那和油车有啥区别? 尤其是对那些想省油、想体验电驱平顺性的用户来说,95公里确实有点“鸡肋”。

竞品对比:37万,在国内能买啥?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咱们来算笔账。M9卖37万人民币,而在国内,比亚迪夏的起售价才24.99万。同样的车,贵了12万,就因为“出口版”?

横向看,国内同级对手也不少:

别克GL8陆尚:24.99万起,纯油车,品牌认知高,但油耗高、科技感弱。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上汽大通MAXUS大家9超混:25.99万起,也是插混,纯电续航135公里,比M9还长。

所以M9的37万定价,在国内市场根本打不过。但在墨西哥,情况不同。当地新能源选择少,比亚迪品牌力强,加上关税、运输、本地化服务等成本,37万可能是“合理溢价”。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但消费者会不会买账?关键还是看使用成本。假设当地电价便宜,M9的插混系统长期能省不少油钱。但如果充电不方便,那这37万花得就有点冤。

用户视角:谁会买这车?

我采访了一位在墨西哥经商的华人老哥,他说:“我们这边MPV需求大,接送客户、家庭出行都用得上。但油车太费钱,电车又不敢买,怕趴窝。比亚迪这种插混,正好折中。”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他还提到:“37万不算便宜,但如果能省一半油钱,五年下来也能回本。而且比亚迪在墨西哥售后网点越来越多,心里踏实。”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对海外用户来说,技术可靠、服务跟得上,比“新车”噱头更重要。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行业观察:比亚迪的“出口命名学”

其实比亚迪M9不是孤例。早前有ATTO 3(元PLUS)、SEAL(海豹),现在又来个M9。这说明比亚迪在下一盘大棋:用统一的英文命名,打造全球品牌形象,不再依赖中文命名。

这招聪明。毕竟“夏”字在海外没人懂,但“M9”这种命名,简洁、易记,还能和“汉”“唐”“宋”区分开,形成独立产品线。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但风险也有:消费者会不会觉得“换标加价”? 尤其是懂行的车友,一看就知道是“换壳车”。所以比亚迪得用更好的服务、更低的使用成本来证明溢价合理。

安全与智能化:纸面数据够用,实测待验证

目前资料里没提M9的辅助驾驶等级,也没说有没有L2级功能。但参考比亚迪夏,大概率会配备L2级辅助驾驶,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安全方面,虽然没公布具体配置,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e平台3.0在业内口碑不错,电池安全性和车身刚性应该有保障。不过墨西哥路况复杂,坑洼多,悬挂调校是否够韧?NVH表现如何?这些都得实测才知道。

总结:M9不是“新车”,但它是比亚迪出海的重要一步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说到底,比亚迪M9就是比亚迪夏的出口版,本质没变。它没有惊艳的黑科技,也没有颠覆性设计。但它代表了中国车企出海的一种成熟模式:用成熟产品,本地化命名,适配当地需求,讲好品牌故事。

37万的价格,在国内看是溢价;但在海外,可能是性价比。关键看你怎么用它。

所以我想问各位车友: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如果你在海外,会为一台“换标”的国产MPV多付12万吗?

你觉得比亚迪该不该给出口版配更大电池?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你更喜欢“夏”还是“M9”这个名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是懂车的老史,咱们下期见。

比亚迪M9发布:37万7座插混新命名-有驾

(注:文中动力、续航、价格等数据均来自懂车帝报道,真实可靠。部分主观判断基于个人经验和行业观察,仅供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