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车企要推出“丐版”配置的车,这是为什么?

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零售量达到1191 万台,同比增长11%。增速放缓可是价格战却一轮紧接一轮。说实话,我原本以为“9.9 万元包牌落地”的极限已经够疯狂,没想到最近连头部品牌也开始在发布会上高举“丐版”大旗。看到特斯拉官宣 Model Y 将新增一款起售价 24.99 万元的标准续航版,我才意识到,这波“减配求生”绝非个案,而是行业集体动作。

一些车企要推出“丐版”配置的车,这是为什么?-有驾

先摆结论:丐版并不是简单的“减配削价”,而是车企在销量压力、成本结构、供应链波动三重夹击下,给出的阶段性解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它背后的逻辑链条——现状、问题、解法、产品力、最终评价。

一些车企要推出“丐版”配置的车,这是为什么?-有驾

过去两年新能源渗透率从 35% 升到 53%,主力价格区间从 25-35 万元下沉到 15-25 万元。另一方面,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高点的 60 万元/吨跌到如今不足 9 万元/吨。原材料降了,终端却没来得及同步让利,于是库存快速累积。今年 4 月,乘联会口径里有 104 万辆车压在库房,比去年同期高出两成,资金占用接近 1800 亿元。这就是车企必须做减法的直接背景。

一些车企要推出“丐版”配置的车,这是为什么?-有驾

这些问题怎么看呢?价差要拉开,利润得保住,可用户又被“配置焦虑”教育多年。砍哪里?谁也不敢动三电和智驾——因为续航、算力是显性的买点;于是被开刀的往往是座椅记忆、哈曼卡顿音响、激光雷达数量、甚至副驾屏。这些“感知弱但成本高”的内容一旦减掉,可以立刻为整车节约 8000 至 12000 元大众途观 L 2024 款 300TSI 入门版,把价格压到 14.99 万元,取消了真皮座椅和后排独立空调,却保住了 L2 级 ACC,销量当月环比直接翻倍。

一些车企要推出“丐版”配置的车,这是为什么?-有驾

新势力更干脆,直接精简 SKU。以蔚来为例,2022 年一度把 ES6 做出 8 个版本,去年底就砍到 2 个:标准版和首发版。动力电池同样是 75 kWh、150 kWh 两档,智能驾驶软件订阅制;硬件统一,消费者愿意加钱再解锁。结果 2024 年 6 月 ES6 交付 8656 台,比去年同期增长 52%。可以说已经拼尽全力了,也可以说彻底豁出去了!

一些车企要推出“丐版”配置的车,这是为什么?-有驾

拿最近最火的小米 SU7 为例,它一直不走“丰富版本”路线,而是主打基础版、Pro、Max 三明治结构。业内普遍以为基础版会是典型丐版,结果雷军把双电机四驱、800 V 高压平台都给了,砍的是激光雷达和抬头显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核心技术形象保持完整,劣势则是毛利被进一步压缩。

一些车企要推出“丐版”配置的车,这是为什么?-有驾

根据小米招股书推算,SU7 基础版单车 BOM 成本 18.6 万元,官方售价 21.59 万元,扣掉渠道返利后净利润率不足 5%。乐道 L90 预计也会复刻这套做法:长5145×1998×1766 mm并不算魁梧,可是3110 mm的轴距绝对够用,核心亮点还是换电体系和 NAD 智驾功能可选开通。

一些车企要推出“丐版”配置的车,这是为什么?-有驾

丐版的出现,不排除“价格战继续内卷”的可能性,但它更像是一场策略博弈:一方面用低门槛把用户拉进店里;另一方面用选装包和软件订阅把利润要回来。消费者到底该不该买?如果你对品牌有情怀、对智驾有需求,同时预算又紧张,那么官方定义的“丐版”其实未必真丐,因为核心性能并未缩水。可要是你追求一次性买到位、讨厌后期加价开通,那还是一步到顶省心。各位车友们,对于这波丐版潮,您怎么看?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