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个车市里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关于丰田的一款车,叫凌放。
这车说起来,各方面条件都相当不错,可就是卖得让人直摇头。
你说怪不怪,一款挂着丰田标,按理说应该不愁卖的车,现在搞得跟烫手山芋一样,经销商为了清库存,价格都快降到骨折了,可买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这车真的有啥大毛病,还是咱们老百姓的眼光变了?
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公平点说,丰田凌放这车,单从产品本身来看,绝对算得上是一台好车。
它在日本本土的名字叫HARRIER,定位可比咱们熟悉的荣放要高一些,走的是那种精致、优雅的路线。
引进国内之后,一汽丰田也是想把它打造成一款介于荣放和汉兰达之间的个性化选择。
你看它的硬件,确实是给得很足。
它跟汉兰达一样,都属于中型SUV,底盘用的是四轮独立悬挂。
这东西好在哪呢?
说白了就是开起来舒服,坐着也安稳。
开过汉兰达的人可能觉得那车像开船,晃晃悠悠的,主要是为了照顾空间和绝对的舒适。
但凌放不一样,它的悬挂调校得更有韧性,你开着它过个减速带或者走一些烂路,感觉车身很整,没有多余的晃动,处理得很干脆,有一种欧洲车那种扎实的感觉,高级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再说说动力和油耗,这可是丰田的看家本领。
凌放有两套动力系统,一个是2.0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另一个是2.5升的双擎混动。
2.0升的版本可能有人觉得动力弱,但实际上对于它不到4米8的车长来说,日常在城里开是完全够用的,开起来很顺手,不费劲。
而那个2.5升的双擎混动,那更是丰田的精髓所在了。
开起来那个平顺安静,动力衔接得天衣无缝,而且油耗低得吓人。
这么大一台车,有的版本还带四驱系统,百公里油耗也就五个多点,这在以前的燃油车时代,简直是不敢想的事情。
这对于咱们普通家庭来说,一年下来能省下不少油钱。
而且,凌放最让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它的内饰。
咱们都知道,丰田车一向是以实用、耐用著称,但在内饰豪华感上,确实有点不上心,你看荣放、汉兰达,车里塑料感还是挺强的。
但凌放完全是另一个画风,你一坐进车里,中控台、门板上大面积都是软的皮质包裹,摸上去手感特别好,缝线也很精致。
哪怕是最低配的车型,都给你配了真皮方向盘和全景天窗,高配车型还有JBL的音响,那音质效果,绝对是同价位合资车里顶尖的水平。
可以说,在营造车内氛围这方面,凌放把荣放和汉兰达都远远甩在了后面,有一种轻奢的感觉。
配置给得足,开起来舒服,内饰又豪华,按理说这样的车不该愁卖。
更何况,现在价格还这么便宜。
当初刚上市的时候,2.5升双擎的版本指导价要去到二十六七万,现在呢?
很多地方优惠完,十八九万就能拿下。
那个2.0升的入门版,更是有地方报出了15万多的裸车价。
这个价格,买一台丰田原装品质的中型SUV,听起来简直是捡了个大便宜。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销量数据显示,凌放每个月就卖个两三百台,连自家大哥汉兰达的零头都赶不上,甚至卖得还不如普拉多那种更贵的硬派越野车。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这就要从咱们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心态说起了。
第一个,也是最直观的一个原因,就是凌放“长得不显大”。
咱们中国人买车,尤其是买SUV,很大一部分诉求就是要一个“大”字,要气派,要有面子。
车停在那儿,得有那种高大威猛的感觉。
凌放的设计师可能更追求一种流线型的动感和优雅,车身线条很流畅,还有点溜背的造型。
这种设计从审美的角度看很漂亮,但在咱们这儿就有点吃亏了。
它虽然是中型SUV,但视觉上看起来甚至没有紧凑级的荣放或者本田CR-V那么敦实。
很多人花二十来万买车,就是图个大气,结果开个凌放出去,别人一看,觉得这车挺精致,但好像不大啊,这心里多少会有点落差。
这个“卖相”问题,直接就把它挡在了许多潜在客户的门外。
第二个原因,是它的定位有点尴尬。
在一个产品线里,它被夹在了中间。
想买丰田SUV的顾客,思路通常很清晰:图经济实用、保有量大,那就买荣放;家里人多,需要七座大空间,那就上汉兰达。
这两款车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人群。
而凌放呢,它比荣放贵,但空间实用性上又没有绝对优势;它比汉兰达便宜,但又少了两个座位和那种“大车”的霸气。
它主打的“精致”和“驾驶感”,对于丰田的主流用户群来说,并不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这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菜单上要么是经济实惠的家常菜,要么是镇店的硬菜,凌放就像一道做得非常精致、但分量不大、价格还不便宜的创意菜,叫好的人多,但真正点单的人少。
最后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时代变了,咱们对“好车”和“豪华”的定义变了。
凌放所代表的那种传统豪华,是建立在精良的做工、优质的材料和可靠的机械素质上的。
但在今天,尤其是在我们中国市场,这种豪华感已经不够了。
我们的国产品牌,特别是新能源车企,已经用科技重新定义了什么是豪华。
你想想看,同样花十八九万,你买一台凌放,得到的是一套反应有点慢、界面设计停留在好几年前的车机系统,导航可能还得靠手机。
但如果你选择一台同价位的国产新能源车,比如比亚迪宋PLUS DM-i或者深蓝S7,你能得到什么?
一块比iPad还大的中控旋转屏,一个能听懂你各种指令的智能语音助手,你可以跟它聊天,让它帮你开空调、放音乐、设导航。
还有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在高速上能帮你自动跟车、保持车道,大大减轻开长途的疲劳。
更重要的是用车成本,丰田的双擎是省油,但国产的插电混动车,在有充电条件的情况下,每天上下班通勤基本可以不用油,一公里的花费才一毛钱左右。
这种由科技带来的便利性和经济性,是凌放这样的传统燃油车完全无法比拟的。
所以说,凌放的滞销,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是一台差车,恰恰相反,它是一台在传统燃油车领域里做得相当出色的车。
但它的问题在于,它有点像一个武功高强的老师傅,身怀绝技,但在这个人人都用上了高科技武器的新时代里,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它的优点,比如省油、耐用、做工好,在国产新能源车更低的用车成本和更炫酷的智能科技面前,吸引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了。
这其实也给所有的传统合资品牌提了个醒,咱们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懂车,越来越理性了。
大家不再仅仅是迷信一个车标,而是更看重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性价比。
凌放今天的尴尬处境,正是这个市场大变革时代一个最真实的写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