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造车,是风口起舞,还是资本迷局?

最近,大家可能都听到了一个挺让人惊讶的消息:那个生产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的追觅科技,突然宣布要开始造汽车了。

而且,他们一上来就不是小打小小闹,目标直接瞄准了汽车界的顶级奢侈品,像是布加迪、宾利那个级别的超豪华品牌。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个做智能家电的企业,怎么一下子就要跨界到技术和资本门槛都极高的汽车制造业,还要去挑战金字塔的塔尖?

追觅造车,是风口起舞,还是资本迷局?-有驾

这背后究竟是看到了什么巨大的机会,准备乘风而起,还是说这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面向资本市场的布局?

我们不妨一步步来看这件事。

追觅在八月底正式公布了这个计划,他们的宣言充满了激情和理想,说要打造中国第一个全球化的超豪华汽车品牌。

但是,除了这份雄心壮志,关于具体怎么做,比如准备投入多少资金、有没有找到强大的合作伙伴、研发团队有多大规模这些关键信息,他们却说得非常模糊。

这就让外界感到好奇,毕竟造车,尤其是造超跑,可不是光靠喊口号就能实现的。

更有意思的是,在宣布造车前后的这段时间里,追觅的动作非常多,不仅是汽车,还接连宣布要进入无人机、智能手机甚至天文望远镜等好几个新领域。

公司的创始人俞浩也频繁地在公开场合发声,言语之间透露出极大的自信,比如宣称在清洁家电领域已经甩开了竞争对手,做手机要和华为、小米平分秋色,还透露说明年年底,追觅旗下的好几个业务要像“下饺子”一样扎堆上市。

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看,造车这件事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

追觅方面为了让这个计划看起来更“靠谱”,也做了不少铺垫。

他们提到这个想法早在十二年前就有了,只是当时条件不成熟。

追觅造车,是风口起舞,还是资本迷局?-有驾

现在,他们认为时机到了。

为了证明公司不差钱,创始人甚至自己拿出五十亿元回购公司股份,提高控股比例,并且在官宣造车后短短两周内就宣布完成了首轮融资。

同时,创始人还亲自带队去德国为汽车工厂选址,地点据说就选在特斯拉的超级工厂附近。

这一系列操作,都像是在告诉外界:我们是认真的,而且我们有准备、有实力。

但是,造超豪华汽车的难度,可能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首先是品牌问题。

那些售价几百上千万的欧洲豪车品牌,哪一个不是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积累?

消费者买它们的车,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地位和口碑。

一个全新的品牌,尤其是一个从家电领域跨界过来的品牌,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建立起这种顶级的品牌信任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市场环境也并不乐观。

追觅造车,是风口起舞,还是资本迷局?-有驾

近几年全球超豪华汽车市场的增长已经相当乏力,除了少数几个品牌外,大部分都在经历销量下滑。

即使是在国内,像比亚迪推出的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在初期的高光之后,也面临着传统豪华品牌降价和市场竞争加劇的压力,销量有所回落。

这说明,即便是技术实力雄厚的行业巨头,想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也绝非易事。

追觅宣称已经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计划在2027年推出首款产品。

这个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小米,雷军在2021年宣布造车,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并且还是借助了北京汽车成熟的生产资质和工厂,才最终将小米SU7推向市场。

追觅计划从零开始,在德国建厂,要在三年内完成从研发到量产的全过程,其难度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跨界造车的失败案例实在是太多了。

前几年,从互联网公司到房地产企业,无数资本涌入造车行业,但几年过去,像恒驰、拜腾、高合这些曾经声势浩大的品牌,如今要么销声匿迹,要么陷入困境。

造车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是个名副其实的“烧钱”无底洞。

追觅造车,是风口起舞,还是资本迷局?-有驾

蔚来汽车至今累计融资已超过千亿元,小米也为造车项目准备了百亿美元的长期投入。

追觅虽然在努力证明自己的资金实力,但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单靠有钱就能成功的了。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

苹果拥有近两千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可以说是全球最不差钱的公司之一,但它在投入了十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造车项目。

苹果的放弃,并非因为缺钱,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拥有完整供应链和极高制造成本优势的市场里,如果没有拿出绝对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根本无法与现有车企竞争。

此外,追觅的同行也提供了前车之鉴。

比如做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其创始人也投身造车,推出了极石汽车,但市场反响平平,一年多的累计销量甚至还不如一些主流新势力车企一个月的销量。

还有曾经在家电领域被追觅视为目标的戴森,也曾投入巨资研发电动汽车,但最终因为看不到商业上成功的可能性而被迫终止。

那么,既然造车的道路如此艰难,失败的先例又这么多,追觅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呢?

这背后的真实意图,或许与资本市场紧密相关。

追觅造车,是风口起舞,还是资本迷局?-有驾

首先,追觅所处的核心业务——智能清洁电器赛道,竞争已经非常白热化。

一方面是老牌劲旅的激烈厮杀,另一方面是家电、科技巨头的不断涌入。

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向外拓展业务版图就成了一个必然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追觅的业务从家居产品迅速扩展到咖啡、茶饮,甚至航空领域。

这种构建一个庞大“生态系统”的打法,与小米的成长路径非常相似。

而在所有的新故事中,造车,尤其是造超豪华汽车,无疑是最能吸引眼球、最能提升品牌想象空间的一个。

它能迅速将一个家电品牌拔高到高科技、高端制造的层面。

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看俞浩提到的“批量IPO”计划,线索就变得清晰了。

一个单纯做家电的公司,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是有限的。

但如果它变成一个业务横跨“空天地”、拥有超豪华汽车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生态公司,那么它的估值想象空间就会被无限放大。

小米汽车发布后,小米集团的股价和市值大幅上涨,就是一个最直接、最成功的例证。

因此,追觅高调宣布造车,其战略重心可能并不仅仅在于三年后是否真能造出一台对标布加迪的跑车,更在于通过这个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故事,为接下来整个“追觅系”公司的上市之路进行预热和造势,从而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

这或许不是一场单纯的技术冒险,而是一盘深思熟虑的资本大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