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新能源车企抠搜到家,恨不得把钢镚儿嚼出油来,另一头,芯片公司却敢撂狠话,说要“all in”,猛扑车载SerDes这块硬骨头。这戏码,是不是有点出人意表?
纳芯微近来官宣下场车载SerDes,明摆着要抢滩登陆新能源车后半程。SerDes是啥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保镖,护送摄像头捕捉到的影像,一帧不落地送到汽车的“中枢大脑”。甭管是自动驾驶,还是智能座舱,都得仰仗它。
现如今,造车新势力PPT都快飞出银河系了,可压舱石一样的技术,比方说SerDes,却长期被老外把持。某迪祭出“天眼”,恨不得把蜂窝煤一样的摄像头塞满车身,可背地里用的芯片,大半还是人家的。你说,这心里头能安生吗?
纳芯微挑这个节骨眼入局,显然是嗅到了风向。一是,国产替代已成定局。车企又不傻,能用自家娃,干嘛非得捏着鼻子用洋货?成本降下来,供应链也更稳当,这笔账谁不会算?二是,技术也在迭代。过去SerDes都是私房菜,各玩各的,车企想挪个窝,换个供应商,那叫一个鸡飞狗跳。现在好了,有了HSMT这类公共协议,大伙都能搭伙,车企的选择权自然就大了。
当然,这事儿也并非探囊取物。SerDes可不是谁都能染指的。技术门槛高,砸钱如流水,回本周期长。纳芯微自己都放风了,准备“蹲个5-8年”。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再者说了,就算技术上能攻克,能不能在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还得看真章。毕竟,那些洋巨头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深耕多年,生态圈枝繁叶茂,客户关系盘根错节。
有人说,纳芯微是“后发制人”,可以站在伟人的肩头,少走泥泞路。这话不假,可“后发”也意味着厮杀更惨烈,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赶趟。而且,国产芯片想要真正俘获市场,单凭“白菜价”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拿得出手的质量和靠得住的稳定性。
眼下,纳芯微已经和国内的头部ADAS玩家搞起了联调测试,年内有望实现客户那头的量产。这无疑是颗定心丸。但也要瞧清楚,这不过是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更深的层面咂摸,纳芯微进军车载SerDes,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事儿,更关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凤凰涅槃。电动化只是开胃菜,智能化才是主菜。如果核心命脉一直被人攥在手里,那下半场就只能亦步亦趋。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汽车产业的竞争归结为拼刺刀、搞噱头时,是否忽略了技术自主可控这根顶梁柱?一个没有“芯”的汽车强国,终究是瘸腿的。
所以,纳芯微的这回“梭哈”,值得咱们竖起耳朵。它不仅是在为一个行当带来新变数,更是在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押上了一枚沉甸甸的砝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