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第一次开到这段路上,天还灰蒙蒙的。车内的空调用起来还能迎合我早上的寒意,指针逐渐平稳,我还想着,国产SUV这些年真是直线上升啊。别说,这些新车的配置摆在那儿,真让人刮目相看。
昨天跟个好友聊起,他说:你觉得这些国产新车真能比合资便宜又好用?我当时还笑:还真得看配啥,比个性价比,不然真没意思。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没底,但感觉去年一年,国产的技术进步特别大,尤其是在电混和智能座舱上。
说到这个,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银河M9的内饰配置——那条长长的12.66英寸仪表盘,加上30英寸大屏,顿时觉得这个价格,一万多块的配置,真不能小看。估算它的纯电续航,体感可能50到100公里(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更关心的是它的动力表现。它搭载了雷神EM-PAI电混系统,貌似跑得还挺快。我记得以前看过段视频,0到100秒怼个4.5秒,跟城市一脚油门一样快。
你说家里人出门,看一台车配置齐全,空间宽敞,又不贵,谁都喜欢。别的车呢?腾势N9,38万的指导价,能跑到4秒多的加速,470匹马力,听起来像家庭用车也可以是跑车。我觉得其实豪车的心思都挺像的——都舍得往性能上砸钱,就是要看得见的实力。
只是我转念一想(这段有点跳)——这车那么大,居然用磷酸铁锂电池?你信吗?我感觉有点保值率的疑问,但估算下来,油耗可能不超过6.3L/100km(体感,样本少),家用开开还行。你也知道,快充能从30%充到80%,大概19分钟,对加油站的司机其实也算舒服——早上快冲完,赶点跑远点,嗒一脚油门,没我想象那么折腾。反正坐在家里,面对充电架的时候,也免不了觉得:麻烦死了。
说到的人物,修理工跟我抱怨说:现在车子都智能化了,我都跟不上节奏,自动辅助驾驶又多新名词,差点被坑。我就想:究竟哪个才是真正靠谱,不然骑个电动车,充个电就算了,智能车辆反倒变成软件供养的怪物。
有的同行销售说,像银河M9那样的配置,配个价格,能让不少家庭心动。但我心里暗想:这价格能稳定吗?像问界M9和理想L9,这差异究竟在哪里?车厂研发时是不是像我开车一样,心里琢磨:这配置多难,那配置多靠谱。从供应链角度看,这些车的用料其实没想象的那么豪华——只是硬件堆得多,巧妙搭配后,给你个高科技的感觉。
我刚才翻了篇相册,看到一张开银河M9的照片,旁边朋友说:灯都开亮了,晚上看得不差。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价格,配置都像个豪华中档车了,哪像以前,买个国产的还得心存戒备。
这中间有个疑问:新能源车,长远看会不会贬值快?我猜,可能真的不太会,因为技术更新快,这车灯光、智能化都在升级。未来续航再往前走,第一代的电池会不会变成鸡肋?这一点我还没细想过。
我想问问自己:家里人会不会心软愿意试试这种性价比碾压合资的新车?而我自己,一个从事行业这么多年的老司机,又在不断自我调侃:能不能别太折腾啊,车子用来跑的,不是跑场比赛。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
看得出来,那些配置和价格背后的逻辑,其实都藏在我们日常琐碎的小细节里。你说,到底后续它的保值能力会不会比我预计得还差?还是说,有没有那种意想不到的技术突破,让国产车走得更远?这就留点悬念,让你自己去想。
这车明年会不会成为家庭的新宠?还是会随着市场的变化,逐渐被淘汰了?也许,只有用脚去试试,才知道真正值不值得。
可触摸的小细节,比如那闪亮的尾灯与通透的中控屏幕,或许就是未来某天我用它们作为日常陪伴的意义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