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里,瑞虎9的车钥匙还在我手里烫手。距离提新车也就几个呼吸远,一条新闻推送跳出来:“奇瑞瑞虎9X定档9月27日上市。” 不用等到一周年,就被厂家一锅端了个“背刺”。首批车主心情大致能理解——那种“我刚搬进新房,开发商立马又造了个升级小区”的无力感。9和9X,区别在哪?我是被升级,还是被遗忘?
先看证据。换脸、换尾灯、换名,但底子还是那个瑞虎9。大瀑布中网呲牙咧嘴地横在前面,对密集恐惧症是种善意提醒。贯穿式尾灯这样的流行元素,已是SUV界的“低保户”。英文标识甩到灯带下方,和卧室贴的励志贴纸一样,能不能提气还得摸摸心头那根弦。
动力数据里鲲鹏2.0T那261匹马力和400牛·米的扭矩,和前几个月你手头的瑞虎9毫无二致——像自助餐的炸鸡,吃得起不新鲜、吃不够又扎实。8AT变速箱也是万用调味包,吃得惯不惊喜。唯一值得多看一眼的是“智能”。
爆料说“猎鹰”智能驾驶系统会换个方式登场,贴条标记着“我是油车,我也能智能辅助了”。这就是老燃油人的最后倔强,但全靠摄像头视觉,没有激光雷达。这个“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到底稳不稳?”像芝士蛋糕上的那只樱桃,别人早上手术级激光雷达都加三颗了,奇瑞还拉着摄像头闯天关。到底是成本控制,还是工程师的自信狂飙?没人敢打包票。
瑞虎9上个月销售只有三千多台,在国产SUV榜单上只能混个“最佳进步奖”。这回挂了9X的马甲,明显是官方的“紧急加分”。翻开对手名单,长安UNI-K、吉利星越L、传祺GS8——随便哪一个,都是老油条加大碗。特别是星越L,燃油混动都能拎出来追着打,市场声量也是年年不衰。瑞虎9X想靠智能辅助系统突围,和后场球员当头球前锋一样,技术活还是看命中率。
至于产品线。奇瑞现在在命名上的操作有些抽象派画风:瑞虎9、瑞虎9X,想到以后说不定会来个9 Pro、9 Max,套娃精神直逼手机圈。老车主在论坛问:“我到底买的是什么?”也许厂家自己都没打好腹稿。作为用户,你只剩自我安慰——早买早享受,晚买享特价,两头不是你的错。
中控台和屏幕升级是常规操作,屏幕敢分体,实体按键留几个,看似堂皇其实是“按了也没啥用”,但至少能让“听觉和触觉结合一下”,不像以前好家伙全在屏幕里,调个空调跟黑客操作似的。
说白了,这场年改更像是在用户心里掀了一层皮:你享受不到真正的创新——动力平台一眼望到头,智能驾驶玩的还是“油车视觉”,你抱着15~20万预算,在自主品牌里来回走K线。但如果价格有诚意,配置给的到位,别家没的智能功能你有了,也许还有那么一丝“差异化溢价”。问题是,买家想要的是科技挂钩可靠感,不是简简单单一串参数。
审视整个事件,奇瑞是在模仿电车的玩法,却又想留在燃油车的安全区。这个策略到底灵不灵,从来没人会用道德逻辑评价汽车换代,毕竟任何一台新车上市——都有一拨“上一代车主成为冤大头”的伴随伤害。但厂商无非是在测试:中国消费者到底能接受多少“频繁上新”加“年度割裂”?
作为旁观者,无法否认奇瑞的“聪明”:用一个小升级,蹭智能驾驶的热点,制造年改话题,让老款车主完美错过锦上添花。但这其中的“情绪债务”,也许只靠一个更大的前脸和车尾,未必能还得上。
顺带一提,汽车圈里,命名是一种“玄学”。有时候一个字母后缀,就能让旧车主梦回五年前买的那台“标准版”。而我们这些嗜好机械和数据的人,只能在“改款的涟漪”里自嘲:再过半年,“瑞虎9 Ultra”是不是也要安排上?毕竟,从职业经验讲,国产品牌的步骤永远比你想象的快,客户忠诚度永远被定价和配置拉扯。
总之,瑞虎9X这波猛推究竟能不能杀出重围?我没法下赌注。毕竟,买车是一种理性和情感的博弈,但“年度改款”则多半是商家的背后算盘。在国产SUV肉搏战里,你的“智能油车”能稳住多少用户,最后还得看9月27日这“试刀”的结果。
最后丢个问题:你想要的智能汽车,是用激光雷达“全副武装”,还是更相信厂家说的“视觉方案已经很成熟”?或者,其实你只是想有一台靠谱的交通工具,却永远在“科技噱头”中被吸引了注意力?汽车的进化,到底是用户的进步,还是营销的自嗨?这个问题,也许适合每个被“年度割裂”过的车主,在夜晚的车库里慢慢琢磨。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