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又上清华教材封面了,讲真,这操作属于是不务正业里最正经的,正经里最骚包的。不装了,摊牌了,我不仅要在销量上把你们按在地上摩擦,我还要在学术界给你来个降维打击,直接釜底抽薪,把你们的技术路线写成历史的反面案例。就问你怕不怕?
这事儿的核心不是技术有多牛,而是这场“表演”有多狠。你想想那个场景,清华大学,国内工科的耶路撒冷,车辆工程系的学生们人手一本《汽车构造》,封面明晃晃印着比亚迪的DM混动系统。这是什么?这不是教科书,这是顶级凡尔赛文学,是发给所有同行的战书,上面用烫金大字写着:“时代变了,大人们。”
以前我们聊车,聊的是什么?是奔驰的三叉星徽,是宝马的操控,是保时捷的信仰。那是一种品牌玄学,你买的不是车,是社交货币,是一种“我跟你们不一样”的身份认同。会买奔驰S级的人,你跟他聊油耗,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就像你跟一个苹果全家桶用户说安卓可以装破解软件一样,他看你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刚刚出土的文物。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现在,比亚迪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它不跟你玩玄学,不跟你聊情怀,它直接把一本印着公式和图表的《飞升纲要》拍在桌上,告诉你,我这套心法,不仅通过了市场检验,现在连最高学术殿堂都给我背书了。这就很流氓了。这就等于一个修仙小说里的主角,别人还在辛辛苦苦打坐练气,他直接掏出一本天道认证的《金丹速成指南》,还带官方防伪标识。
然后啪的一下,甩出三个王炸:发动机热效率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2.9升,综合续航2100公里。我每次看到这组数据都觉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已经不是技术了,这是物理学上的BUG,是大力飞砖的修仙法门。46.06%的热效率,什么概念?就是喂进去的每一口饭,它几乎都消化成了能量,堪比压缩毛巾,放水里就变大。2100公里的续航,讲到这个续航我就想起我当年开那辆破车,油表灯亮了比我老板的电话还吓人,每次加油都像是在给车上坟。现在,一箱油能从哈尔滨干到上海,中间甚至还能抽空谈个恋爱。这简直就不是人干的事!
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最可怕的不是参数本身,而是它所建立的全新话语体系。以前大家比的是谁更优雅,谁的故事讲得更动听。现在比亚迪直接把标准拉到了一个不讲理的维度: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你还在聊智能座舱能打游戏,人家已经快实现能量守恒了;你还在吹你的自动驾驶能识别猫猫狗狗,人家直接让加油站无班可上。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对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名词是有点反感的。什么智能驾驶,什么智慧座舱,听起来都像是专门忽悠我们这种发际线堪忧的人。因为我真的知道,现实世界的驾驶,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算法再牛逼,能算得过一个从菜市场里斜着冲出来、还自带“我弱我有理”金钟罩铁布衫的大爷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技术的成败,不在于实验室参数,而在于它能不能干得过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
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的DM技术就显得特别“民粹”。它不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可能一辈子用不上几次的功能。它只解决一个最核心、最原始的痛点:省钱,以及消除里程焦虑。加大加大加大,就是要把电池搞得大大的,续航搞得长长的。逻辑简单粗暴,但有效。但能过,就是能过。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比亚迪比作修仙的,可能有点夸张了。但你看看这市场,不是修仙是什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这种竞争烈度,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说我们搞个黑暗森林打击还得计算半天引力波,你们直接价格战就干上了。
所以,比亚迪的技术真的上不上教科书,重要吗?是是是,很重要,这是面子,是官方认证,是给品牌镀金身。但它又没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它用这种近乎自爆的方式,逼着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残酷的淘汰赛。它在告诉所有人:别装了,都摊牌吧,用最极致的技术和最低的价格,来一场光明正大的闪电战。活下来的,才有资格去定义下一个时代。而那些还抱着品牌玄学不放的,最终可能连被写进教科书当个反面案例的资格都没有。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