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中国重汽莱芜厂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见面会,主题是“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场发布会不仅回顾了山东汽车工业的辉煌历史,更展示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新布局和突破。
山东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早在1960年就由原济南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了第一批重型汽车——黄河牌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65年后的今天,山东再次站在了汽车产业的前沿,这次的主角换成了新能源汽车。
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的新能源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45%,这一数字背后是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崛起。从上游的锂矿资源开采、电芯生产,到中游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制造,再到下游的整车生产及后续服务,山东已经构建起了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中国重汽、魏桥汽车科技、特来电、丰元锂能四家企业在这场发布会上展示了各自的创新成果。中国重汽构建了覆盖L1至L4多平台、高中低档互补的智能产品矩阵;魏桥汽车科技则围绕轻量化做文章,其极石车型采用铝合金底盘、悬架等部件,既保证了轻量化又提升了抗扭性;特来电的充电网络遍布366个城市,接近80万个充电终端;丰元锂能的电池技术储备已延伸至磷酸锰铁锂、单晶三元材料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方面。
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传统汽车赛道发达国家有先发优势,而新能源汽车则让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山东抓住了这一机遇,强化企业的科研、市场等多因素综合驱动,走出了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独特路径。
中国重汽突破新能源商用车高压电控系统、高效电驱动系统等一批“卡脖子”技术;魏桥持续聚焦“轻量化”,除了车身减重、续航提升,还能有效减少百公里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特来电瞄准电池安全使用开发两层防护系统,充电时就能对车辆和电池进行安全体检;丰元锂能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优化了快充、长续航这两个关键指标。
山东在强化政策扶持的同时,努力营造本土力量与新势力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局面。2004年以前,山东以中国重汽、中通客车、福田汽车等商用车企为主;2005年到2020年,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国内乘用车骨干企业相继落户;近几年,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头部新能源车企又陆续布局山东。
不同企业在市场竞争合作中加快人才与技术流动,推动产业持续进步。如今,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山东的中国重汽、一汽解放、北汽福田、唐骏欧铃4大骨干企业聚焦细分市场,在重卡、轻卡、中小卡等产品上加快新能源转型;招引的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国内头部企业则在乘用车领域快速释放产能,布局高端和畅销新车型。
今年上半年,山东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53.2万辆,同比增长107.1%,居全国第4位,较去年提升5个位次。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山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系统性突破和全面布局。
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不仅是一个地区的产业升级,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中走在前列的缩影。从第一辆重型汽车“驶出”的地方,到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崛起,山东正在书写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故事。
未来,山东还将继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推动产业链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市场拓展,山东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决心。这场发布会,不仅解码了山东汽车产业的“新”征途,更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山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