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规!2026年起,车辆默认“单踏板模式”刹停被禁

近日,一则消息在汽车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由工信部组织制定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1670—2025)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关于“单踏板模式”的规定尤为引人关注,自2027年1月1日起,车辆默认状态下松开加速踏板不得使车辆停住,这一举措旨在平衡技术创新与驾驶安全。

## 新规核心内容解读
新规明确指出,在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这意味着,未来所有乘用车在出厂默认设置中,驾驶员必须踩下制动踏板才能完成停车动作,仅松加速踏板最多只能实现减速,无法让车辆彻底停稳。同时,标准还对动能回收系统做出了相关规定,当动能回收减速度超过1.3米/秒²时,车辆需自动点亮制动灯,以便清晰提示后方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降低追尾等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此外,所有新车将强制标配ABS防抱死系统,进一步提升车辆制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重磅新规!2026年起,车辆默认“单踏板模式”刹停被禁-有驾
#图文打卡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并非完全禁止“单踏板模式”,而是将其改为可选项。驾驶员需在车辆启动后手动设置才能启用该模式,且每次上电后车辆会自动恢复默认模式。在使用“单踏板模式”时,车内还需有持续可见的光学信号提醒驾驶员,确保其时刻知晓车辆的工作状态。“单踏板模式”的利弊分析“单踏板模式”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颇受关注,尤其是在特斯拉等品牌的推动下,被不少消费者所熟知。该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操作的便捷性,特别适合在城市拥堵路况下使用。在交通拥堵、频繁启停的环境中,驾驶者无需频繁切换油门和刹车踏板,仅通过一个加速踏板就能轻松实现加速和减速,大大减轻了驾驶的疲劳感,让驾驶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省心。同时,单踏板模式还能有效提升能量回收效率,在车辆减速时,电机能够将动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回收,不仅增加了车辆的续航里程,还能降低能源消耗,符合当下节能环保的理念。此外,由于减少了刹车的使用频率,刹车片的磨损也相应减少,降低了车辆的维护成本。然而,“单踏板模式”也并非完美无缺。其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安全隐患。在紧急情况下,长期习惯使用单踏板模式的驾驶者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因为该模式下,大部分时间驾驶者只需通过右侧电门踏板进行操作,加速时使劲踩,减速时轻踩或完全抬起踏板即可实现刹车直至刹停,这与传统驾驶习惯中脚的用力方向和操作逻辑有所不同,容易导致底层逻辑混乱。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瞬间大力制动时,驾驶者可能会因肌肉记忆优先执行“抬脚”动作而非迅速移至制动踏板全力踩下,从而造成反应延迟,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新手司机而言,在慌乱中误踩踏板的可能性更大。此外,不同厂商对于单踏板力度的标定存在差异,这也可能使驾驶者难以准确预判车辆的刹停距离,进一步削弱了驾驶的安全性。新规出台的背景与意义此次新规从2020年7月立项到最终落地,历时近五年半,是对2008年版标准的首次重大修订。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车辆的制动系统技术不断创新,“单踏板模式”等新功能应运而生。然而,在技术创新的同时,驾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因驾驶习惯改变以及对新功能不熟悉等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这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快了对制动系统标准的修订步伐。工信部相关解读指出,新规旨在平衡驾驶习惯与安全,将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禁止车辆默认“单踏板模式”刹停,能够避免驾驶员因长期依赖该模式而形成错误的驾驶习惯,确保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制动反应。同时,通过明确技术规范,对动能回收系统、ABS防抱死系统等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提升了乘用车制动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为广大消费者的出行保驾护航。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规的出台也将引导汽车厂商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设计,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在满足新规要求的过程中,厂商需要不断优化车辆的制动系统调校,在保持驾驶便捷性与提升安全性能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这无疑将促进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升级。随着2026年的日益临近,汽车行业即将迎来这一重要变革。车辆默认“单踏板模式”刹停的时代即将落幕,而一个更加注重驾驶安全、平衡技术创新的新时代正缓缓拉开帷幕。广大消费者和汽车厂商都需密切关注这一新规的实施,提前做好准备,以适应这一变化,共同营造更加安全、可靠的道路交通环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