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哪怕只向前迈出一小步,也可能离谬误更近一步。”
车市最近真够热闹,像赶集一样。
各路“专家”轮番上阵,舌战群儒,一言一语,好不热闹。
就说这“迪粉向北不断电”与一些网络汽车“达人”的争论,颇有看头。
事情源于一场直播,华为拥趸哈士奇发起,旨在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前沿技术。
原本仅是寻常交流,迪粉“向北不断电”的加入,却让气氛陡然紧张。
他接连抛出三个问题,直击行业要害。
问题一:眼下,哪家车企的充电技术首屈一指?
问题二:谁家的充电方案最具实用价值?
有比双枪充电更胜一筹的方案吗?
问题三:倘若10C充电并非翘楚,12C的优势又体现在何处?
领先业界半年,能否称之为技术上的代差?
这三问一出,直播间瞬间鸦雀无声。原因何在?盖因这几问,精准地刺中了行业的痛点。
不妨先聊聊充电耗时。
宁德时代的陈工认为,15分钟的充电体验最佳。
此话一出,“向北不断电”立即追问:如今,除却比亚迪,还有哪家能做到15分钟完全充满?
霎时,直播间一片静默。
这沉默说明什么?
无疑表明,比亚迪在充电技术领域,确有过人之处。
现今市面,号称快充的车型,大多采用三元锂电池。
然而,为保障电池安全,充至95%左右便会中断充电。
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却独树一帜,可实现电量的完全充满。
再看续航里程。
大熊质疑“向北不断电”的汉L实际续航仅有500公里,与宣称的600公里不符。
“向北不断电”随即展示实测数据,证明汉L在高速匀速12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续航表现毫无问题。
他继而反问:同级车型中,还有谁能做到如此水平?
大熊再次无言以对。
这又说明什么?
这有力地证明了比亚迪在续航达成率与能耗控制上的卓越实力。
能让“专家”闭嘴,绝非易事。
这些诘问,实则指向一个核心考量:比亚迪的技术领先地位,是否货真价实?
从“向北不断电”的连环发问,以及那些“达人”的反应来看,答案显而易见。
当然,比亚迪并非完美。
例如,徐大师就紧咬质保问题不放。
质保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不过,放眼车市,敢于承诺电池终身质保的车企,也寥寥无几。
“向北不断电”能赢得广泛认可,关键在于他真金白银购入比亚迪座驾,并身体力行地测试,收集数据。
他并非空口说白话,而是以数据为支撑,以体验为依据。
他相继购入海豹EV、腾势N7、方程豹豹5,以及汉Lev,逐一驾驶体验,深入研究。
若要评价腾势N7,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平心而论,自主品牌能有今日之成就,实属不易。
当年,桑塔纳售价高达三十余万,如今,大众ID.3在德国售价35万,在国内却降至9.98万,力求抢占市场。
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
比亚迪、奇瑞、小鹏、吉利,这些车企多年来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历经无数艰辛。
当前,我国电动车出口至欧盟,虽有关税壁垒,但至少可通过设定最低限价,保护本土企业。
这彰显出,我国的技术水平已具备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下的实力。
此事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务必坚持实事求是。
无论汽车评论者还是普通驾驶者,都应拿出确凿证据,避免随意论断。
与此同时,切莫忘记,自主品牌能走到今天,离不开每一位工程师的辛勤付出,以及消费者的鼎力支持。
为所有自主品牌点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