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国产车杀疯了,BBA车主都排队去买它,到底什么来头!
你想想看啊,现在外面多稀奇,好多开着奥迪A4什么的BBA车主,就开个三年的车,宁愿把旧车卖了,还心甘情愿多掏钱,等上俩月,就为了买一辆起步才二十万零八千八百块钱的国产新车,这事儿可真让人想不通,大家都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说白了,其实就是大家现在都明白了,好东西不一定非得贴个外国牌子,技术这东西,谁做得好谁说话算数,以前觉得品牌溢价不得了,现在一看,实用,性能好,这才是王道,那股劲头啊,真是谁也挡不住。
就拿那台什么比亚迪汉L EV四驱版来说,官方吹的什么综合功率八百一十千瓦,零百加速才二点七秒,听起来就吓人,这可是比法拉利跑车还快零点二秒啊,光是听到这个,脸上有光,心里就觉得这车不得了,性能上算是立住了“王牌”的架势。
可是呢,光听数字不算数,真把车开起来,就有那么点意思了,工程师去试车,就说这车后轮过深井盖啊,减速带啊,那个抖动可真是明显,高速变道的时候也晃得厉害,感觉底盘精细调校上还是差点儿火候,还有人说它的轮胎宽度才二百四十五毫米,想承载一千匹马力,这个配置就有点薄弱了。
总的来说,这车的动力开起来超车是没得说,底气十足,但要是想开着它去赛道上撒野,那就“差点意思”了,所以说,它这性能吧,更多是一种技术自信的象征,不指望你真拿它去比赛,就是让人觉得,它有这个本事。
再聊聊续航跟充电,EV后驱版据说能跑七百零一公里,这个续航能力,现在好多人都看重,实测嘛,夏天三十六度高温,空调开着,高速跑,居然还能有大约百分之八十的电量,这可真是“反向虚标”了,比宣传的还给力。
特别是在广东这种地方,那个一千伏高压快充,简直就是救星,二十分钟就能从百分之二十充到百分之八十,上下班啊,短途跑跑啊,里程焦虑一下子就没了,这感觉不是一般的爽。
但是,北方冬天就不行了,开个空调,续航可能一下子就打七折,还有就是,充满电吧,它也得四十分钟左右,那个七分钟补能是有限制的,所以买的人心里得有个数,别光听人家说好听的。
这比亚迪在快充技术上投入这么多,其实也预示着未来的电动车,充电都会越来越快,这不光是汽车的事,整个充电站什么的,都得跟着一起升级换代。
接着看智能配置,它那个叫“天神之眼”的智驾系统,高速上跟车什么的,躲避障碍物,都挺灵的,但是在城里人多车多的地方,它有时候就会犹豫,刹车也慢半拍,感觉还没那么成熟,有时候也让人捏把汗。
内饰嘛,有些配置就分得特别清楚,比如高配的有后排按摩,还有个车载冰箱,但要是买个普通一点的版本,两个座椅腿托都没有,这可就差远了,商家也是精明,想让你往高配上靠。
有些人觉得它的实木内饰,比宝马五系看着还有档次,可你坐进去,会觉得座椅有点硬,那个五升的小冰箱,装俩大可乐都费劲,所以说,想让人“坐进去就不想下来”,这豪华感上还有点小瑕疵,还得再努力。
所以啊,这台车就像个“不完美的颠覆者”,它把以前百万级超跑才有的加速性能,还有长续航、高压快充这些高端技术,一下子就拉低到了二十万这个区间,把整个市场搅得一团乱,大家都在“内卷”,竞争可激烈了。
现在消费者都变聪明了,以前可能盲目追求品牌,现在大家都看重“实用为王”,你花同样的钱,能办更大的事,那谁不愿意呢,好多以前开豪华车的人,也觉得现在这样买更划算,这脸上也有光。
汉L的成功啊,也给了我们一个信号,那就是将来汽车市场竞争,比的就不是谁家品牌大,而是谁的核心技术硬,性能极致,还有价值感,那些老牌子啊,还有燃油车厂家啊,估计现在都气得不行,也得赶紧想办法创新,不然就危险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