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的直角转弯与曲线行驶,学了6天还过不去”……而相对于甚至都不用教,自己都能开过的学员来讲,你是不是差了点儿“车感”
“车感”不是玄学,说白了它是对车的一种感觉,是人和车融合一体的感觉。就像你骑自行车一样,找到平衡的那一刻,你就懂了。
教练是如何判断一个学员是否具备了车感呢?看的并不是能不能侥幸的过关,而是下面三个细节
一:眼睛往哪看呢?
教练在练习的时候会给你一个点位,但是如果你死盯着这个点位,不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的话,你是否就差点儿感觉呢?
人家都说,新手只盯着车头,盯着点位;老手永远都是看着远方,新手死盯着那个点、那个线,高手是扫遍全场的
举个例子,倒库的时候,你盯着后视镜里的库角,教练告诉你了,小于30公分,你就把轮回正,明明那车轮都已经压上线了,你还不知道去操作
死死的盯着那个后视镜里的裤脚,恨不得你把脖子都伸出去,这是没感觉的存在。
而当你把视线放远的时候,同时用余光兼顾着那个点位的话,通过后视镜观察整个车身的姿势和入库轨迹,而不是某一个独立的点,这叫有车感。
眼睛就好比是“车感”的指挥官,视线狭窄,你的世界只有车头、车尾、车后视镜里那么大,视线开拓的时候,你能预见并平滑地规划行车路径。
二、 脚底下也没有感觉吗?
“松油门,踩离合,换挡,缓松离合,放旁边的前提下试探的给油”脚感是你车感的灵魂。
就像踩刹车一样,永远都是一脚闷到底,要不熄火,要不溜车;要不不踩,要不就使劲踩
有感觉是什么呀? 想踩刹车的时候,脚放到刹车上,试探着往下压,加油门儿的时候,脚放油门上,试探着往下踩,找那个整体过程平稳流畅的感觉!
很多学员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脚底下是没感觉的,按照一个固定的流程去做的,但操作的时候拖泥带水,松油门儿,油门儿不敢松,松快了怕熄火。实际上,你加油的时候应该缓加,抬的时候应该快抬
让他踩离合的时候呢,离合还不敢一脚到底,慢地踩离合,等你离合器踩到底的时候呢,想换挡很容易造成速度挡位不匹配,这就是刚开始练的时候没感觉。
手上方向盘它是控制方向的,而你的双脚才决定了你和车的沟通质量,一个脚下从容不迫的学员,即使方向偶尔打晚了点儿,他的驾驶根基也是很扎实的。
三、和你的方向盘沟通起来,它不仅仅是打轮
科目二教练告诉你的,左一圈右一圈,左打满方向,右回正方向,你是否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双手紧绷着在那嘎达“掰盘子”
甚至就在那儿默数你的圈儿数,因为一旦打乱了圈数,你就彻底不知道自己哪错了
而通过练习教练一说就有感觉的学员呢?不是放松的,他明确地能感觉到我这个方向盘打多少车轮的行驶轨迹是啥样的?
而有感觉的学员呢?他能懂得打提前量和回正量,他在这个弯儿的时候,他就知道回多少,出弯儿的时候,自然回正,甚至有的时候你都不用说,它自己都能有一个微调,而不是“猛拉”
教练明明跟你说“慢点打、回正”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实际上这涉及到转向系统和车辆行驶轨迹
方向盘是驾驶员与车辆最直接的“握手”,有感觉的人通过他传递指令和接收反馈,而没有感觉的人呢,只是和一个铁棒在搏斗。
其实“车感”是杆等于是你眼睛,也就是视野的宽度加你脚上的协调性,跟你方向盘的沟通
脚底下的动作啊,微调的感觉是你的根基,也是难得可贵的天赋,的学员儿,只要教练一说,他就能找到这个感觉。有些人呢,需要通过后天的练习,甚至多练两次才有这种感觉
但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齐呢,术业有专攻,天生的感觉,哥,你也不用灰心啊,车感是完全可以通过刻意地练习来培养出来的。
当把你的视线放远,思路打开的时候,找一个安全的地带,不踩油门,仅用离合练制控速,体验那种“欲走还休”的临界点,体验不同速度下打同样方向车身反应的差异
你就会无意的发现,刻意的练习到你有模有样的有感觉,这个就是你从一个陌生的小白到真正成为一个驾驶员的华丽脱变
你看完了以上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车感”是这三方面的事儿吗?我们可以评论区聊一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