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零跑汽车在2019年推出S01时,这款号称“最便宜电动跑车”的车型曾引发短暂关注。11.99万元的起售价、双门溜背设计、宣称451公里续航,似乎为年轻人圆了一个跑车梦。然而短短两年后,这款月销仅两位数的车型黯然退市,成为造车新势力试错教科书中的典型案例。
设计争议跑车外壳下的尴尬定位
零跑S01的外观堪称最大争议点。封闭式前脸搭配棱角分明的线条,既不像传统跑车的低趴造型,又缺乏家用轿车的实用基因。有车主直言其颜值“不如十年前的吉利美人豹”,双门设计导致后排进出困难,182cm身高的乘客头顶几乎触及车顶。这种“既不够炫酷又不实用”的定位,使其既失去追求个性的年轻群体,又难以吸引家庭用户。
更致命的是空间表现。为营造跑车视觉效果,设计师牺牲了后排实用性。实测显示其后排腿部空间仅680mm,比宏光MINIEV还局促。这种“为造型买单”的设计思路,在强调功能性的新能源市场显得尤为突兀。一位车主吐槽“带朋友出门总要解释为什么跑车后排连宠物都嫌挤。”
技术短板续航缩水与质量危机
官方宣称的451公里续航在实际使用中大幅缩水。冬季低温环境下,多数车主仅能获得260公里左右的实际续航,高速工况下掉电更快。有用户反馈“开空调跑长途要精确计算充电站位置,比规划火箭轨道还紧张。”这种续航焦虑直接消解了电动跑车应有的驾驶乐趣。
质量问题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零跑S01召回率达7.5%,相当于每13辆就有1辆存在安全隐患。公开投诉显示,车辆存在制动系统失灵、中控黑屏、无故停摆等八大类问题。一位浙江车主描述“OTA升级后反而出现新故障,维修期间代步车都要自费租赁。”
品牌困境认知度与定位的双重迷失
作为新势力中的二线品牌,零跑始终未能突破认知壁垒。有车主无奈表示“洗车小哥总问这众泰新车多少钱。”这种品牌认知缺失,使得S01的“跑车”定位更显尴尬。相较蔚来EP9树立的高端形象,零跑未能通过S01建立清晰的品牌标签。
产品策略也出现严重偏差。在10-15万元区间,消费者更看重实用性而非跑车概念。数据显示,同期竞品广汽AION Y凭借大空间月销过万,而S01巅峰月销量不足200台。零跑后来推出的T03和C11改走实用路线,反而获得市场认可,侧面印证了S01定位失误。
行业启示新势力如何避开“概念陷阱”
S01的失败揭示了新势力常见的三大误区过度追求差异化导致产品失焦、硬件设计脱离用户真实场景、软件系统成熟度不足。其教训被零跑转化为后续产品的改进方向——C11采用后驱平台保障驾驶乐趣,同时保留大空间;C01通过CTC电池技术提升续航真实性。
这款短命跑车的命运也折射出新能源市场的残酷法则没有技术底蕴支撑的概念包装终将破灭。正如某行业分析师所言“当消费者为续航焦虑时,再炫酷的鸥翼门也只是累赘。”或许S01最大的价值,就是为零跑后来的转型铺平了道路。
市场从不相信眼泪,但永远奖励诚意。那些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终将在淘汰赛中存活下来。对于消费者而言,S01的故事再次印证了一个简单道理买车不能只看宣传册上的美好承诺,更要看马路上跑着的真实口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