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传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消息:奔驰,这个发明了汽车、一直以来都以自己技术为傲的百年品牌,居然在考虑使用老对手宝马的发动机。
这听起来就像是肯德基要去用麦当劳的炸鸡配方一样,让人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但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根据多家国外媒体的报道,双方已经进入了非常深入的谈判阶段,如果一切顺利,未来我们可能真的会买到一颗“宝马心”的奔驰车。
这件事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这对斗了一百多年的“冤家”会考虑坐到一张桌子前谈合作呢?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整个德国汽车工业,乃至全球传统汽车巨头们正在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集体焦虑。
这件事情的核心,是宝马那台代号为B48的2.0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在宝马的产品线里可以说是明星级的存在,从轿车到SUV,很多主力车型用的都是它。
它最大的优点是通用性特别强,既能用在后驱车上,也能用在前驱车上,更关键的一点是,它的设计底子很好,非常适合用来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现在国内非常火的增程式电动车。
而奔驰这边,虽然也有自己的四缸发动机,但在应对插电混动和增程这种技术路线上,现有的产品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奔驰的计划是,在未来的多款车型,比如CLA、GLA、GLB这些入门级车型,甚至是销量担当的C级、E级上,都可能换上宝马的这台发动机。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奔驰怎么了?
连发动机都要向对手买了?
是不是自己造不出来了?
其实,从商业角度来看,奔驰的这个算盘打得非常精明。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省钱。
现在汽车行业正处在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过渡的特殊时期,研发一款全新的、又能满足未来越来越严格的欧洲排放法规的发动机,成本是天文数字,动辄就是几十亿欧元。
对于奔驰来说,这笔钱花得非常不划算。
一方面,燃油车的市场注定会慢慢萎缩,花大价钱去研发一个“夕阳技术”的性价比不高;另一方面,公司需要把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电动车和智能驾驶这些决定未来的新赛道上。
与其自己费力不讨好地去搞一个新的四缸发动机,不如直接从技术成熟、口碑又好的老对手那里买现成的。
这样一来,省下的大笔研发费用和工程师团队,就可以集中力量去做好更高端、更能代表品牌形象的六缸、八缸发动机,同时也能有更多的资源去和新势力们在电动车领域掰手腕。
对宝马来说,这当然是一笔好买卖。
自家的发动机能多一个大客户,不仅能直接增加收入,还能让它在奥地利的发动机工厂的生产线转得更欢,避免产能闲置。
这是一种典型的双赢,双方各取所需,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通过合作来降低成本,共同应对市场的寒冬。
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寒冬,能把奔驰和宝马这两大巨头逼到必须“抱团取暖”的地步呢?
最根本的压力,来自于中国市场。
我们来看看最近的财务数据,这些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奔驰集团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超过六成,上半年的全球销量在下滑,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了14%,成了拖累全球业绩的主要原因。
宝马的情况也同样不乐观,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跌了超过四分之一,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更是大幅下滑了17.2%,是它在全球所有主要市场里跌得最狠的。
销量下滑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在豪华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增长速度快得惊人,从几年前的百分之十左右,一下子飙升到了现在的超过百分之六十。
这意味着,现在每卖出十台豪华车,就有超过六台是新能源车。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奔驰和宝马的电动车表现怎么样呢?
可以说是相当挣扎。
为了卖车,奔驰的EQ系列电动车几乎是打对折在销售,比如指导价三四十万的EQB,有的地方最低十七八万就能买到,但即便如此,销量依然非常惨淡。
几款纯电车型加起来,每个月在中国的销量都只有几百台,对整体销量的贡献微乎其微。
一边是自家电动车卖不动,另一边是传统燃油车的地盘正在被中国本土品牌用另一种方式侵蚀。
这个方式就是增程式电动车。
以理想和问界为代表的中国品牌,通过“可油可电、没有续航焦虑”的增程技术,加上舒适的乘坐体验和领先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成功地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抢走了大量原本属于奔驰宝马的客户。
曾几何时,德国车企还对增程技术颇有微词,认为它是落后技术,但市场的选择证明了一切。
当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家庭用车的标配,当问界背后的华为技术光环越来越亮时,奔驰宝马才猛然发现,自己在技术路线上出现了误判,已经远远落后了。
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德国巨头们终于开始放下过去的傲慢,重新审视中国市场。
他们意识到,过去那种在德国总部做决策,然后把产品拿到中国来卖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于是我们看到,奔驰宣布在中国追加巨额投资,并且开始给予中国研发团队更大的自主权,让他们开发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宝马则积极地与华为、阿里等中国科技公司合作,把最新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车上。
奥迪更是直接选择和华为深度捆绑,未来的主力车型将全面搭载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从这个更大的背景再来看奔驰和宝马的发动机合作,就更容易理解了。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交易,它更像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在过去,发动机技术是汽车品牌之间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彼此之间不可逾越的技术壁垒。
而现在,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软件、芯片、智能驾驶正在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奔驰愿意放下身段使用宝马的发动机,本质上是一种战略资源的重新分配。
它意味着,在传统燃油发动机这个正在慢慢失去光环的领域,没有必要再和老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了,大家合作一下,把成本降下来,共同守住这块最后的利润阵地。
然后,把省下来的钱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决定未来生死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战场上去。
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清醒,说明这些传统汽车巨擘们已经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对手已经不再是彼此,而是那些来自中国、用互联网思维造车的新势力们。
这场史无前例的合作,或许只是未来更多传统车企之间联手应对变革的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