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刚在成都把全新ES8摆出来,预售价41.68万元起,电池租用方案30.88万元起,比上一代便宜了约8.12万元。蔚来说这款车是“纠正错误、回到该在的位置”,意思很明显:降价、降成本,得活下去。理想这边也不含糊,i8已开始交付;几天前在到达口的那张机场广告就像明证——两家老对手,早就在打图谋了。
把时间拉开看,这轮争夺不是偶然。理想早年靠增程和“家用大空间”上位,但2024年净利润从118.1亿元降到了80亿元,毛利率也从2023年末的23.5%降到2025年一季度的20.5%。理想的第一个纯电大盘——MEGA,上线后没按预期爆发,销量相比主流水平偏低;好在L6下探到25万档,单月能卖2万辆,撑住了基本面。如今i8对理想来说,不只是多一款车,而是给纯电战略“正名”的机会。
蔚来则是另一个故事:交付量上去了,2024年交付22.2万台、同比增长38.7%,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交付创纪录突破7万台,但账面上的亏损同样沉重——2024年净亏损224.02亿元,2025年一季度又亏了67.5亿元,手里还有约260亿元现金。换句话说,蔚来没法光靠未来想象来撑场,ES8、乐道L90这些“大单品”既要保销量,也要回收利润。
特斯拉不想被边缘化,8月中旬把六座版Model Y L投向市场,起售价33.9万元,主打“把六座下放到走量车”。这是它在中国的防守牌:销量冠军的牌面还在(Model Y上半年国内销量超17万辆),但增长放缓、毛利下滑的事实也很硬(2024年在华累计约65.7万辆,增速不及行业,2025年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有下降)。Model Y L靠品牌和价格争流量,但在内饰豪华感、二排配置上,和理想、蔚来还有差距。
三方的分歧很明显:蔚来选择以降价和降本换销量与生存空间;理想需要用i8把纯电身份“正名”,补回被MEGA拖累的口碑和利润表;特斯拉则试图靠产品线延伸和品牌规模守住市场。市场的下一步,不仅是看谁先把订单拉满,更是看谁能在毛利上不被拉垮。
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更多选择意味着更可能买到合适价位和配置的车,特别是中国人爱大空间的习惯,让六座大三排有天然市场。同时,政策也在推一把——商务部等部门的以旧换新补贴,给换新能源车的用户最高约2万元支持,2024年以旧换新中购置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60%,这是把蛋糕做大的助力。但对车企而言,这场战斗并非零和:价格战、补贴和促销都在压薄利润,长期看是消耗战。
短期看点有三:一是全新ES8能不能像蔚来希望的那样迅速放量并改善毛利;二是理想i8能否在纯电细分里取得“正名”效果,带动毛利回升;三是特斯拉Model Y L能不能用品牌效应把价格区间的份额守住,而不把自己逼进价格与配置的尴尬区间。更长远的结果,或许不是谁把谁干掉,而是大家把“六座大三排纯电SUV”这一细分做大——像可乐大战那样,两三家把消费认知改了,吃掉原来燃油轿车的市场份额。
有些数据和订单细节还在流动中(如各车型真实成交价及最终订单量),多方尚未在可核实数据上彻底交锋,后续几个月的交付与财报会把答案更清楚地摆在台面上。你选车时更看空间、续航还是价格?这事你咋看?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